“智囊团”系列№592(65篇)2023年党建与业务融合、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 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素材汇编

2023-12-14 17:23:49 486

文章导读

“智囊团”系列№592 目 录 一、党政机关 坚持“三抓三强三提升”推进党建工作与政协履职深度融合 5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智囊团”系列№592

 

 

 

 

一、党政机关

“三抓强三提”推进建工作政协履深度融合5

从严治视阈下关党建业务融发展研究7

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新路径17

以党建工作高质量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20

二、教育高校

初级中学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28

以绵阳城市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为例34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探索43

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工作机制研究49

二级党织党建业务融发展探析53

 

基层党与业务度融合思考与59

高校基党建与业发展深度融合64

代高校建与事发展深融合的点及对策71

代高校层党建资助工融合路研究76

代高校系党建作与业工作深融合的索与实践82

以“32453”工法促进党建与业深度融合87

以党建“四心”工程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90

三、医院

高质量建促发纪实95

四、企业

党建与船高素船员队建设融共促的97

创新国企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分析102

“党建+安全合模式在企业的用策略105

浅谈郑州公交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108

 

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路径思考111

党建+业文化深度融助力高质量发展115

关于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分析与思考120

关于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探索125

国有科技型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路径130

国有农场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分析134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经营效益如何做到深度融合140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思考143

国有企业党建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效融合路径探析147

国有企业党建与经济工作有机融合路径研究151

探析以中鲁远洋司“五抓五融”建工程为例157

基层党建生产双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161

加强国有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与党建工作融合提升165

 

建筑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创新与实践171

开启党建+”国企党建与中心作深度融合175

煤矿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路径研究179

民航机场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探究182

强管理抓队伍塑文化促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186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党建与纪检监察工作融合190

推动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196

推动企业党建与改革发展深度融合199

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和文化建设深度融合201

新时代国有企业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思考与探索208

新时代企业基层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213

新时代推进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及优势转化探析221

新时期背景下国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策略226

 

新时期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融合228

新时期国企党建与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融合230

新形势下项目党建与施工企业生产深度融合236

烟草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研究242

以“四接轨”推动铁路企业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247

量发展研究以中海油实施“融合化工程”为例252

以“三领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发展256

以系统观念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思考与实践…26059.北京亦庄城市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亦庄城市服务集团:三个坚持,做好党建与业务融合268

60.中国安能第三工程局徐鑫:

用好“八种方法”推动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27161.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商务印书馆第三党支部:

运用一二三支部工作法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路径275

找准切入点“油公司党建生产融合278

制造业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实践282

 

中铁资本:党建共建联建推动党业深度融合288

 

 

 

 

 

 

 

 

 

 

 

 

 

 

 


 

 

“红网领航”让群众幸福“满格”

孙吴县着力提升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2023年10月27日)

 

孙吴县以“红网领航”工程为牵引,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以完善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机制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辐射带动作用,把为民服务宗旨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不断提升党建与基层治理融合深度,合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建强网格体系,释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驱动力”

孙吴县坚持落实落细“五个一”新举措,统筹各方面基层治理力量,实现网格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以党建“融进去”引领基层治理“强起来”。

“一盘棋”系统谋划,建立县乡村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级联动体系,明确“三级四长”工作职责,构建起上下联动工作格局。“一把尺”制度规范,制定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增强网格化管理服务效能。“一站式”精准服务,打造党组织建在网格、力量下沉到网格、服务实现在网格的基层治理新模式,150个城市社区网格、127个农村网格和38个专属网格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一股绳”攻坚推进,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实行差异化领题,跟进抓好落实。“一张网”综合治理,整合各类网格形成“一张网”,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开展集中示范,提升在职党员下沉社区“执行力”

这个县创新开展“红网领航”工程集中示范月活动,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紧扣一个“整”字,以全县6个社区为依托,整合驻区党组织、在职党员,构建由县委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协同合作,广大在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突出一个“实”字,在职党员与社区建立“共建项目清单”,通过服务、管理、资源、力量等方式进社区入网格,为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000余件次。注重一个“推”字,集中推进活动开展,各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建立需求清单184个,通过各类贴心、暖心的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深化网格服务,凝聚党员群众丹心向党“向心力”

全县党员干部、专兼职网格员、专业网格员奔走在社区网格一线察实情、

 

 

谋实策、办实事,编织“三线谱”,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同频共振,织牢红网领航“便民线”。专兼职网格员进网格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隐患问题报送、矛盾排查化解、特殊人群帮扶、政策宣传引导、公共服务代办等工作。公安、民政、住建等11个部门选派30名专业网格员入网格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管理服务,构建共享共驻共建社区工作格局。用心服务,织牢红网领航“爱民线”。各驻区党组织积极与社区党组织对接,组织开展义诊、走访慰问、卫生整治、政策宣传等活动,在职党员共开展志愿服务3600余次。排忧解难,织牢红网领航“乐民线”。各驻区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认领群众微心愿和社区需求清单,整合资源推动服务下沉,驻区党组织共办理实事146件,将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三链融合”创新党建引领发展新模式

(2023年10月30日)

 

曲靖经开区聚焦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两大千亿产业目标,全面推进“光电产业链党建共同体”建设,以“组织链”串起“产业链”,推动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质效。

一、织密组织链抓融合强引领

曲靖经开区坚持抓党建就是抓产业发展理念,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挂包联系46家重点非公企业,在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9个,选派18名党建指导员到项目报到,推动建立企业党组织52个,实现投产企业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坚持以每条产业链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链长、1个部门牵头实施、1名党建指导员进行链上党建指导、X家经开区党政机关协同合作、N家产业链企业共同联动的“1+1+1+X+N”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党建共同体联席会议制度、活动轮值制度,全力打造绿色硅光伏和新能源电池两个千亿级“光电产业链党建共同体”,推动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有效衔接,实现链上15家企业全覆盖。

创新招商引资与党建宣传同步、员工进企与党员登记同步、企业投产与党组织组建同步、组织健全与运行规范同步“四同步”工作法,建立党工委委员挂点联系、组工干部驻点指导工作机制,每月开展1次现场观摩评比,每季度进行1次综合研判,切实强化日常推动和定期考评。

二、壮大先锋链激活力强示范

坚持抓好党员和党群骨干两支队伍,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党群建设质量。采取培训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表彰一批措施,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选聘10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分片挂联入企开展宣传政策、发展党员、组建组织、培育典型等工作,2023年依托“万名党员进党校”开展3期培训班覆盖500余名党员职工。

制定党员发展规划,将发展党员计划向非公企业倾斜,注重在企业骨干中发展党员,累计发展党员162名,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近年来,对没有党员的218家非公企业选派67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全覆盖驻点指导。

以链主企业为重点,全面落实将业务骨干和技能人才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育成骨干技能人才、将党员骨干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的“三培养”工作机制,

 

 

先后有37名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进入中高级管理层,17名党员出资人担任党组织书记,链上企业近300名技术能手、优秀产业工人递交入党申请书。

三、延伸服务链优环境强保障

建好活动阵地,构建暖心家园。搭建政企、警企互通共融平台,高标准打造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1个,建设链主企业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1个、警企服务中心2个,为700余名党员职工及2万余名产业工人提供活动阵地,构建全链覆盖的党群服务“红色矩阵”,“两个覆盖”质效不断提升,有效地发挥党建主阵地和党群连心桥作用。

实施惠企政策,强化服务保障。实行“指挥部+专班+项目部+项目管家”联动管理模式,深化“先建后验”“区域评估”“容缺审批”等审批模式,落实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跟到底的“四个一”管理机制,审批时限提速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以上。经验做法获“全国2021年度百个两新党建优秀案例提名”,园区荣获“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两新组织‘党建强、发展强’示范党组织”荣誉称号,曲靖经开区招商局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强化链主培育,塑造特色品牌。坚持在补链强基、延链扩容、强链突破上狠抓创新,深化“光电产业链党建共同体”作用质效,已建成云南省首个主导产业全链发展的园区;近三年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跃升53位至118位,目前共有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500强企业3家、上市公司9家,建成和在建80GW单晶硅拉棒及切片、33GW高效电池片、10GW高效组件产能。

 

 

坚持“三抓三强三提升”推进党建工作与政协履职深度融合

滦州市协主席崔敬民

 

滦州市政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三抓三强三提升”党建工作思路,深化“协商聚合力、议政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进政协高质量履职,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带动、委员参与、创先争优新格局。

抓学习,强教育,提升党建引领力。一是创新形式引领学。开设“主席讲堂”“主任讲堂”“委员讲堂”,政协主席带头讲,专委会主任经常讲、委员代表轮流讲,通过主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主任领学新业务,委员轮流讲特长,大家政治理论及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委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二是多种形式覆盖学。建立理论学习每日推送制度,采用“互联网+”学习模式,在微信群每日推送一题;结合“书香政协”活动,组织“学党的二十大、悟要义、强党性、聚共识”读书交流;依托“三会一课”开展党建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微党课、思政读书等活动。三是以知促行扎实学。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到界别党员活动室开展“知责奋进,创先争优”活动,到滦州知行馆开展“凝心聚力,争做知行先锋”活动,在党员会议室开展“抓党建,促履职、强素质、提能力”等主题党日活动,到李大钊纪念馆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红色故事演讲等现场教学活动”,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提升党建引领力。

抓融合,强作风,提升党建战斗力。一是关注民生强作风。探索推进基层协商,坚持从切口小、易深入的协商议题着手,把身边的事情解决好,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换届以来,共组织召开基层民主协商28次,助推了城区道路改善、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居民环境治理提升等问题的解决,初步形成了政协搭台、党政部门参与、镇(街)村(居委)干部和群众代表为主的“四位一体”协商模式。二是强化监督增实效。选派30多名政协委员,重点开展助企纾困、大气污染防治、文明城创建等专项民主监督,提出意见建议60多条。选派政协委员参与公检法案件办理听证会及行风评议评比活动,使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真正让百姓看得见、够得着、用得上、信得过。三是融入大局善议政。从选题上强化与市委决策对接,从调研上强化与市政府工作的关联,从成效上强化对全市发展的贡献,始终做到不调研不建言、先调研后建言。在深入调研座谈分

 

 

析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新老城融合发展”等多篇专题调研报告,赢得了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抓创新,强示范,提升党建凝聚力。一是突出“组织覆盖”。推动政协党的组织向基层延伸,实现党的组织在政协组织中全覆盖。在机关成立3个党小组,突出政协党组的核心力量;整合界别成立界别(联组)临时党支部,派驻党建指导组,体现界别活动党的引领;按委员履职和创业阵地划分,成立16个党员活动小组(14个镇街,2个市直部门),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二是突出“党员引领”。持续开展支部创优、党员一带一活动。通过党员引领,建起乡村振兴沿滦古路示范带;政协委员、百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东探索出“支部+公司+农民入股”模式,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政协委员、郎红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郎红推行“专家+合作社+菜农”模式,带领农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三是突出“委员优势”。为推动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界别临时党支部组织文化界委员开展“讲好党的故事,书写政协情怀”书画笔会,组织科技科协界政协委员开展“送科技下乡,贴身服务‘三农’”知识讲座,组织律师开展法律进校园、进社区,组织医疗卫生界委员开展“爱心义诊”,组织经济界委员开展“捐资助学”等颂党恩、献爱心、送科技系列活动,引领政协履职提质增效。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研究

中共厦市委党校政治学研部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63,这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64党章也特别指出,“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2]23。机关党的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机关党的建设,提出机关党建与业务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为加强机关党建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梳理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内涵,分析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寻求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助力之策。

一、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针对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他提出了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的战略构想并指出:“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3]还特别强调,“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3]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党的建设,尤其是全方位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必须从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出发,结合形势与时代需要,守正创新,抓住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这个抓手,才能更好地做好党建工作。正确理解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厘清机关党建与业务的含义

“机关”一般指掌握公权力的组织。在政治学和行政学中,泛指所有行政组织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的固定机构。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机关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理解。横向来看,机关包括党的机关、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机关等;从纵向来看,各级机关包括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

 

 

“党建”就是党的建设,它是指党为完成自身使命、保持自身生机和活力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活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4],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确认了这一要求,继续把“5+2”的总体布局作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1]63-70具体到机关来说,就是加强机关党组织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促进机关党组织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提升和完善,把机关党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组织。“业务”就是个人或机构的行业本职工作,也就是各行业中需要处理的事务。具体到机关来说,则是指每个部门的所属工作,是法律法规赋予每个单位的职能职责,是具有专业性的工作。

(二)廓清机关党建与业务的关系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机关的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因此,不论是党的机关,还是行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组织。从党建与业务的出发点来看,机关党建的出发点是加强党性修养、完善对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是政治性的;机关业务的出发点是完成法律法规赋予不同机关以及机关内部不同部门的职责使命,做好本职工作,是事务性的。但是从党建与业务的落脚点来看,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二者在根本目的上是相通的,不应该是分割和分隔的,而应该呈现出一种虽然分属不同领域,但却相互依托、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了使党建和业务相得益彰,一方面可以通过党建工作来引领、推动和促进业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以业务工作为抓手有效落实党建工作并切实检验党建工作的成效。如果只谈党建工作不谈业务工作,那么党建工作就会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大量的事实证明,离开了业务抓党建,党建就会脱离实际,形成“两张皮”,甚至沦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果只谈业务不谈党建,唯业务量、唯指标论英雄,忽视党建的引领,往往会出现政治站位、政治方向的偏差。大量事实证明,机关业务工作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依靠党组织,通过党的建设,教育、引导、督促、监督所有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勤勉工作、认真履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才能保证业务工作更好、更顺利地完成。

 

 

(三)澄清对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误解就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而言,融合是方式,是对机关党建的方法创新;发展是目的,是机关党建要实现的目标。因此,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要坚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澄清三种误解:首先,融合发展不能只是“喊口号”“做表演”,要能融得进去。在推进业务工作时,要主动思考如何发挥好党建工作的优势;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要主动谋划如何服务中心大局。其次,融合发展不能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党建与业务的真正融合,不是简单地在业务工作前面加上一个“党建”的名头,也不是在党建后面拼凑一下业务工作,这些只是形式上的生拼硬凑,真正要做的是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职能、业务和特长,尊重客观规律,尊重本地实际,实事求是,将中央要求、党建任务、业务特点、干部特长进行有机地结合。最后,融合发展要真正地融出成果,落在发展,通过融合实现发展,而不是只有融合没有发展。检验党建与业务的融合成效,不是看口号多响、资料多好,而是看是否通过二者融合,推动业务工作高质量完成,提振精神、凝聚人心、造福群众。

二、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据

机关党的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加强各级机关党组织的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由之路;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是做好各地区各部门机关党建工作的必由之路。

(一)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是凝心铸魂的政治需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23,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各级各地机关是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最直接的部门,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沿部门,是“第一方阵”。如果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顶层失之毫厘,到了基层就可能谬以千里,产生严重的后果。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是机关把准方向、握好航向、做好工作的必然政治要求。

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是推动事业前进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机关提出更多要求,人民群众也对机关提出更高要求,机关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任务越来越重。面对纷繁复杂的各项工作,如果忽视党建而陷于业务,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偏离方向;面对高要求的党建任务,如果脱离业务而陷入空谈,长此以往就会沦为形式主义。只有将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相互贯通并使之融合发展,才能发挥好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

 

 

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的机关党建推动各项进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是解决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的迫切

需要。在机关党的建设中,往往存在党建与业务相互隔绝的情况,造成业务部门只搞业务,轻视、忽视党建,党建部门无法调动业务部门,只能自己独自完成党建工作。然而机关党的建设事关本部门所有党员干部,应该是所有人都要参与的工作,不能只交给机关党委,这不仅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单位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机关党的建设要进行创新,要把业务部门和业务工作有机地纳入进来,通过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发展,更好地解决“两张皮”的问题。

(二)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有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是一个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各级机关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制定各项政策,完成各项任务,是党和国家政权的代表,使命崇高、责任重大。通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完成各项业务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各级机关的满意率,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有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相较于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领域,各级机关权力集中、责任集中,地位非常重要,而且这支队伍规模庞大、人数众多,对社会的影响大,也更受人民群众的关注。机关党建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形象。通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既可以增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又可以提高党员干部业务素质,从而整体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有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21。各级机关是体现党的宗旨,直接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代表党执掌政权的重要阵地,他们的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民生福祉,而且直接影响着其他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有着风向标作用。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有助于加强政治引领、做好业务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党中央高度重视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加强机关党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动新时代机关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

为了更好地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原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合并,组建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作为党中央的派出机构,统一领导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的工作。[5]这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机关党建领导体制的重大调整和创新,为新时代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组织保证。

2018年7月12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丁薛祥

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会议还特别强调,要彰显政治统领,坚持问题导向,融入业务工作,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责任落实,把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支部工作进行了完整、全面、详实的安排,迈出了支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关键一步,条例特别提出,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党支部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开展工作”。

2019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求各中央和国家机关带头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率,还特别指出要加强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领导,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专门就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制定指导性文件。

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与战略措施,强调要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深化理论武装、重点提升组织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把握特点和规律、落实主体责任。讲话深刻回答了机关党建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谁来抓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推进中央

 

 

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2020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2010年6月印发的《条例》予以修订,明确提出机关党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9],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成为机关党建工作的根本职责和核心任务。

2020年4月30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党委自身建设的意见》,从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责任担当、优化组织结构、提高能力水平、带头改进作风、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进行了规划部署,对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机关党委自身建设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2021年7月1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机关纪委建设的意见》,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机关纪委建设的制度性文件,对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机关纪委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对机关纪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三、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必然举措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性

对于各级各地机关而言,党建和业务都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偏废其一。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些机关部门存在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情况,导致一些问题频频发生。对此,各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并将其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起来领悟、揣摩、践行实施。要树立大局意识,坚持全局思维,瞄准政治方向,把准政治站位,始终牢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对于机关使命、任务、发展、进步的重要性,处理好党建和业务之间的关系,以高标准、严要求真抓实干,推动党建和业务逐步融合。

早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通过“7·9讲话”,为机关党建擘画了蓝图。他明确提出机关党建要处理好“五对关系”,并且就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提出了要求,为党建与业务密切结合、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和路径。[3]面对部分机关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他指出解决“两张皮”问题,关键是找准结合点,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他直接指明处理党建与业务关系的方向是“相互促进”,处理党建与业务关系的关键在于“找准结合点”。

 

 

在这一总体思路下,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处理党建与业务关系的框架性指导原则,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他要求各机关要从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党建工作,不偏航、不偏向,锚定航向,久久为功,通过党建工作进一步促进业务工作。在执行思路上,习近平总书记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大类方法:一是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二是改进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选拔任用的导向作用。这两类方法,既涵盖了从正面出发,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具体步骤与方法,也涵盖了从侧面出发,做好党建与业务融合监督、督促与考核的步骤与方法。

(二)把握正确方法,合理构建党建与业务融合的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要想避免并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两条线”的问题,必须找准结合点,将党建与业务真正融合起来。只有将二者做到有机融合,产生深度的化学反应,才能释放出党建助推业务的动力和能量。

一要明确融合理念。融合不是物理上的混合,不是机械地掺和,而是在有机结合基础上实现的融入和升华。各机关在谋划整体工作时要牢记融合的初衷,突出在融合理念的指导下推进各方面工作布局。一方面合理安排注重党建工作的分量和分布,不允许出现轻视、忽视、漠视党建工作的情况,明确党建是政治任务和政治要求;另一方面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注重党建与业务的融合目标、力度和思路,在将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过程中,绝不允许形式主义挂帅、官僚主义抬头,更不允许好高骛远、夸大其词等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尤其要坚决避免产生“低级红、高级黑”的现象。

二要确定融合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的中心任务,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工作重心服务是地方各级机关的中心任务。

中心任务对其他各方面的任务具有辐射力和统领力,一经确立就要坚决贯彻执行,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其他各项工作。各机关的党建工作要紧密围绕各自的中心工作展开,在推动中心工作的过程中使二者产生交集、出现共振、形成合力。业务工作不能偏离中心工作,党建工作更不能偏离中心工作。

三要健全融合机制。在习近平总书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3]思路的指导下,各机关要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通过分析查摆、总结归纳、调查研究等方法找到符合本部门实际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掌握规律并形成机制。一方面要围绕党建与业务融合在领导、布局、推进、落实上整体谋划、同步部署,完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强调监督执纪,切实发挥好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在本部门本单位党委(党组)的全面领导下,突出机关党委(机关党总支)和纪委的作用,以监督促落实,形成党建中心任务和业务重点工作、党员监督管理和日常工作任务相互融合的良好格局。

四要布局融合路径。不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还是地方党政机关,各单位虽然职能不同,但是要在明确全盘工作、阶段性任务和目标要求的前提下,为党建工作找准切入点,增强主动融入业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发挥党建政治引领主责的同时,贯彻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一方面,机关业务工作也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思维,在完成本职业务的同时,提高政治站位,自觉体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与党建工作有机对接。此外,重视基层组织和党员在融合中的作用,推动业务工作时注重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和保障作用,在攻坚克难时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抓好主要矛盾,牢牢把握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点要求

切实做好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要锚定融合航向。当前,机关党建要围绕中央部署,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懂、弄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主题教育、中国式现代化党中央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大问题和部署展开。在此基础上,抓住本单位、本部门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业务工作的核心要求,并通过认真分析研判,确定二者融合发展的方向,引领党组织为此持续发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贯彻落实。与此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通过评选“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优秀案例,营造机关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更多机关学习先进经验,做好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找准融合联结点、增强融合针对性。如前所述,机关党建的核心任务是围绕中心工作,建设党员干部队伍;机关业务的核心任务是围绕部门宗旨,履行职能、服务群众。从实际来看,机关的各项工作也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核心展开的,不存在大的问题。但关键是如何找到这两个不同领域任务的连接点,使党建与业务从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变成有交集的“交叉线”,找到二者的“公约数”,画出二者的“同心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落实党的宗旨,始终做

 

 

到为人民服务,为基层党员群众服务,扎实有效推进,避免空谈和形式主义。切实把党的各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突出党的领导的优势,既切实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又有效促进业务能力提升。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机关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手都硬”,才能让党建与业务齐头并进。

抓住支部建设、筑牢融合发展根基。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必须抓住基层党支部建设这个支点,充分发挥基层基础作用,筑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根基。要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为遵循,走进基层、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遇到的麻烦,帮助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解决实际的困难,落实“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基层、做实基层”的要求,给予基层足够的支持和充分的保障,为基层发声、为基层代言、为基层减负,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党支部建设。

(四)突出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关键步骤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还是各级地方机关,都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把准政治方向,认真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各地党组织要从政治的高度,把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部署要求细化为具体措施,贯彻到机关党建全过程和事业发展各方面,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部门、本领域、本地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开展“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各机关在思考、谋划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时,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全面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对于各级机关来说都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要在落实上严格要求。机关党组织领导同志要始终把党建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带领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切实担负起重大职责使命,永葆政治机关鲜明本色。各级机关要始终绷紧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这根弦,首先要从体制机制入手,由主要领导负责,建立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办理机制,形成贯彻落实工作闭环。其次要从监督环节入手、党委班子入手,由机关党委带动全体党员,巩固深化巡视整改成果,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分析评估整改成果。最后,要从真抓实干入手,由机关党委一把手、班子成员、党建专职书记带动全体成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将党建与业务真正融合、切实融合,将党建工作与关心关爱基层党员、服务人

 

 

民群众有机结合,做到政治上过硬、业务上过关、党员和群众满意,杜绝形式主义、面子工程,严禁大包大干、一哄而上。

严把制度抓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只有落实出来的制度才是有生命力的制度。要严格贯彻执行现有的各项制度,保证党中央制定的制度得到充分贯彻,发挥实际效应,产生实际效果,服务党员群众。各机关要严把时间节点,严格要求所属党组织,每季度必须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小组会,各支部每年不少于四次党课学习。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纪律要求,确保各项制度得到真正执行,严禁出现推诿、扯皮、拖延、懈怠、松弛、涣散的情况。各项专题学习任务要提前确定时间、分好专题、做好计划,按计划、按步骤、有条不紊地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在学习中务必真真实实、踏踏实实,入心入脑,不能走过场、做样子,要深入工作、深入思想、深入灵魂。要保质保量继续贯彻落实好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机关党委书记务必亲自构思、亲自写稿、亲自讲课,结合部门情况、结合工作经验、结合个人思考,为机关党员干部讲一次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党课。定期举行体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活动,尤其是体现本地区、本部门、本机关特色的活动,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充分接触、亲切交流、密切合作,使全体成员通过活动形成参与感,建构认同感,进而增强对组织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对工作和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进为人民服务的光荣感和神圣感。

结语

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是一项富有挑战的任务,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各机关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加强机关党建的重要讲话,高度重视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合理构建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牢牢把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重点要求,扎实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关键步骤,确保党建和业务同步部署、同向发力、同时推进,着力推动党建和业务从“两张皮”“两条线”的情况,逐步走向交互、形成连接、产生黏合,并进一步形成合力、融合发展,最终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良好局面,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机关高质量的发展,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探索党建业务融合新路径

如皋市房和城乡建设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近年来,如皋市住建局党组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以“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为指向,形成了一条用得上手、落得下地、具有标志性的党建业务融合路径,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发挥“三个作用”全面汇聚党建强大合力。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业务检验党建成效。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双促双赢”,需要打破“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定势,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定位作用体现到实处。发挥党建品牌“树立旗帜”的作用。旗帜就是方向,树立旗帜才能更好督促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中亮身份、走在前、做示范。自2022年“如皋住建·匠心筑城”党建品牌在全市正式发布以来,政论文公众号整理,全市住建系统始终围绕“匠心守初心、匠心聚同心、匠心赢民心”理念,持续奏响“建品牌、树品牌、强品牌”三部曲,按照“一支部一特色”的思路科学定位、精心打磨,形成了包含“匠心筑城·赤诚为民”“匠心筑城·住有宜居”等在内的“1+12”品牌矩阵。为了让品牌更鲜活、工作更扎实,系统制定党建工作手册,以书记项目和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集中展现工作亮点、典型做法,党建品牌优势逐步形成。发挥党组织“凝聚力量”的作用。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支部共建作为推动住建事业发展的重要桥梁,依托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在南通“数量最多、品质最优”优势,率先做活“党建+创建”模式,成立全省首个特色田园乡村党建联盟,通过市县两级结对共建、各村之间横向融通,实现优势产业从“串点成线”向“连线成片”迭代跃升。坚持把党员联动作为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的重要法宝,结合事业单位改革,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以部门间互动、联动为主线,组建“大政务”服务支部,破除沟通衔接不畅的壁垒,实现“审管验服”全流程提质增效。在重点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结合网格员、老党员等力量,促进多部门跨层级解决疑难问题,实现党建与业务良性互动。发挥文化建设“精神引领”的作用。推进文化与党建融合,注重“以文化人”,把退役军人和年轻党员作为“排头兵”和“生力军”,放在安全维稳、污染防治攻坚、建管养一线等重点岗位,发扬“能吃苦、讲奉献”的军魂力量,发挥

 

 

“敢想、敢闯、敢挑战”的朝气力量,形成了“雷厉风行、开拓创新、顾全大局、追求卓越”的住建气质。注重“以文润心”,倾力打造“住建党建文化长廊”“水绘讲堂”“匠心园”等文化阵地,连续举办“祖国颂”“青春颂”“奋斗颂”三届住建文化艺术节,持续8年开展“清凉一杯水·关爱一座城”住建公益行动,为一线城市建设者累计赠送45万瓶“爱心水”,让匠心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住建事业发展的“硬支撑”。

抓实“三个提升”全面激发年轻干部队伍活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年轻干部的培养要放眼住建各领域,着力破除“储备不足”“能力不足”“动力不足”困局。抓实专业提升,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压担子、给位子、铺路子”。住建系统承担着经济发展、城市品位提升、乡村振兴等重要任务,必须把提升年轻干部专业素养放在突出位置。目前,如皋住建系统共有35周岁以下人员76人,占全系统干部职工的25%。根据人员情况,建立“跟踪储备”机制,制定年轻干部三年培养计划,实行“老带新”结对帮助,通过专属“成长档案”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干部成长轨迹,逐人提出培养方向。结合发展规划“选优育强”,输送专技骨干赴住建部、省住建厅上挂锻炼,鼓励下沉一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打通人才流动“双向道”。抓实理论提升,把“会做、会写、会讲”作为干部培养的基础课。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加强理论学习能力培养、激发理论学习主动性尤其重要。为抓实理论提升,开设“水绘讲堂”,推出“科长讲业务”“走进水绘文化”等专题,采取“听讲座学+上讲台讲”的模式,督促年轻干部转“被动学”为“主动讲”。目前,如皋住建青年理论宣讲队已收录队员15名,2名青年被纳入市级“雉水名师培育工程”。理论提升促进干部发展,以事业单位改革为“第一考验关卡”,结合“摸家底、摸家情”等实践行动,为年轻干部走出知识盲区、经验误区提供平台,一批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抓实典型提升,培育“有活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优秀干部队伍。牢固树立“争比树”工作理念,为年轻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定准第一声“调子”。以“敬业、专业、精业”为标准,每年评选住建“十佳先锋”、青年岗位能手、党员先锋岗等荣誉,通过典型辐射,培养年轻干部“沉心静气、埋头研究”的工作习惯,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蔚然成风。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吹响年轻干部“集结号”,通过组建青年突击队,在矛盾调解、基层宣讲等活动中培养年轻干部

 

 

与百姓“聊家常”的本领,提升走出办公室调查研究的能力,让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轻松翻过“脱离群众、不接地气”的高墙,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答好“三个问题”全面实现党群协同更大效力。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政治生态要保持风清气正,须时常叩心“三问”,通过思想政治体检,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自省自问初心从何而来。在党员教育工作上,一方面,通过听党课、参观党性教育基地等方式,督促党员干部拧紧思想“总开关”,上好“紧箍咒”;大力倡导廉洁家风,定期召开职工家属廉政提醒会,构筑“单位+家庭”的廉洁“双保险”模式。另一方面,实现党员教育效用最大化,针对房屋征收、审图、重点工程、财务管理等责任重大且权力集中的关键岗位,按照对“事”、按“岗”、分“人”的思路开展专题教育,确保党员干部能够经受考验、抵制诱惑。主动问民为何坚守初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调查研究作为走好群众路线的必修课。以建设百姓宜居城市为目标,开展“‘党建+建管养’融合共建”“老旧小区回头看”等活动,把主题党日活动从室内搬到室外,做到“用脚步丈量城市,让初心贴近民心”。主动搭建市民议事平台,通过组建“匠心啄木鸟”市民寻访团,在重要区域布点“如皋城建大家谈”二维码,在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前组织媒体见面会、市民座谈会,彻底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考量,打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最后一公里”。互问互比如何坚守初心。精心打造“初心课堂”,督促支部书记带头讲、支部委员积极讲、党员骨干踊跃讲,通过“专而深”的课堂教学和“小而精”的现场宣讲等多种方式,让党员干部感悟思想伟力、坚定信仰信念,不断增进争先创优的共识。通过书记领办重点项目,深入开展住建系统质效提升五大专项行动,按照一个项目“一名支部书记、一个推进专班、一套进度计划”的要求,组织各支部“同台竞技”,通过赛成绩、比业务、找差距,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以好作风交出“好作品”,努力走好新的长征路。

 

 

围绕中心抓融合服务发展做先锋以党建工作高质量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安阳市力资源和社会保孙戈

 

长期以来,安阳市人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建工作高质量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稳思想之舵,把讲政治顾大局贯穿各项工作始终

(一)坚持理论武装,筑牢政治忠诚

始终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通过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等,第一议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最新发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重要批示精神等。充分发挥好局领导的领学促学作用,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基层活动,不断推动“五种学习方式”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开展读书分享交流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二)创新学习载体,提升学习质效

将“课堂上学”“走出去看”“请进来教”紧密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参观学习、专题录像、专家讲座等活动。今年来,先后组织赴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林州柳林家风家训馆参观学习,到安阳工学院开展“人社惠民政策进校园”活动,举办《中美关系》专家讲座,集中观看红色电影《绝密党员名单》,持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狠抓意识形态,扛牢主体责任

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定期报告、通报、分析研判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时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强化对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的监督管理,建好人社网络宣传阵地。全面规范党员干部的网络行为,建立网评员队伍,及时引导网上舆论。

二、完善组织建设,提升党建水平,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加强规范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严格落实机关党建“四级五岗”责任清单,持续深化述职评议制度。组织开展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2023年,又有2个支部成功创建“五星级党支部”,全系统五

 

 

星级党支部数量达到10个。全面摸清流动党员底数,理顺其组织关系,有效提升管理效能。

(二)开展“三联一享”,贴近企业服务

深入开展“三联一享”结对共建活动,让局五星级党支部与非五星级党支部、服务对象之间广泛结成帮扶对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共同进步。局机关党支部利用下基层服务企业时机,全面了解实情,助力企业发展。市人才和就业服务中心邀请企业家代表开展“走进项目一线、共谋经济发展”主题活动,大家边参观边交流,共商发展大计。市职业技能指导服务中心大力开展“迎七一·人社政策进社区”活动,将惠民政策送到基层一线。

(三)培育党建品牌,凝聚系统合力

聚力打造“人社先锋”党建品牌,鼓励同志们在工作中大胆开拓、迎难而上、奋勇争先、冲锋在前。局属各单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市人才和就业服务中心聚焦就业和人才工作,倾力打造“人才向党·跟党创业”党建品牌,实现党对人才有呵护、人才向党有奔赴。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心系创业、普惠为民,创立“心系创业党旗扬”党建品牌。市仲裁院坚持公平公正,打造“阳光仲裁”党建品牌。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坚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确立了“劳动卫士映党旗”党建品牌。

三、聚焦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发展,以一流党建引领保障人社事业发展

(一)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创业

 

 

(二)织密兜牢社保民生底线

(三)精准施策激发人才活力

 

 

(四)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民工实名制管理等7项制度。

(五)全员干部走流程进一线

为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企业群众、基层一线,从咨询、受理等方面入手,通过“亲自办”“跟随办”“监督办”等方式,全面查找政策落实和经办管理服务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推动人社政策和服务更好更快惠及企业群众。截至7月底,全系统共开展走流程333人次,解决问题43个,百姓诉求33个,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突出党建引领,提升管理效能,以主题教育实际成效打造过硬机关

(一)抓好主题教育,凝心聚力铸魂

深刻认识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统一购买了《习近平著作选读》等理论书籍,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要求同志们将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紧密结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人社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具体实践。

(二)推动“五星”创建,引领基层治理

积极参与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城市)治理工作,成为“宜业兴业星”牵头单位,认真做好市人社局承担的“文明幸福星”“宜业兴业星”创建任务,及时上报工作进展及负面清单预警情况。积极参加全市督导工作,每月随市督导组下基层检查,撰写调研报告、肯定工作成绩、反馈存在问题、查找分析原因、督促整改提高。

(三)打造清廉机关,涵养清风正气

积极推进“清廉人社机关”建设。召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双清单、双交办”会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纵深推进。开展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失业保险待遇发放和截滞留稳岗返还资金问题专项整治。落实领导干部月备案、谈心谈话等制度,持之以

 

 

恒纠治“四风”。

(四)真情帮扶慰问,防汛展现担当

陪同市领导赴滑县调研走访,抓好村“五星”支部创建和软弱涣散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等活动,走访慰问东风西社区、滑县帮扶村困难群众,集中购买姜庄村3.2吨滞销蔬菜。汛情期间,及时传达省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在全系统紧急动员部署。局防汛抢险突击队24小时待命,随时出动,为全市打赢防汛抗洪阻击战贡献了人社力量

 

 

 

 

 

 

 

 

 


 

 

玉树州直属机关工委围绕“三个聚焦”助推抓党建带群建“双融合”

(2023年9月8日)

 

本报讯今年来,玉树州直属机关工委始终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基本思路,以加强群团组织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以带促建、以促带干、以干促效,进一步整合群团部门资源和力量,激发党建活力,不断提升群团组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助推抓党建带群建“双融合”。

一、聚焦以带促建,压实工作责任,党群工作做到建好建强

抓准党建引领根本导向,今年来,将工、青、妇群团组织负责人纳入州直属机关工委委员,担任州直机关“1+1+N”党建工作机制各党建片区组长,形成“工委统领、委员引领、支部牵头”上下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群团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每年至少听取1次群团组织党建工作述职,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红会等部门职能效应,积极探索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红会的有效途径。同时,将推进州直机关群团组织工作纳入2023年州直属机关党的建设工作要点》和州直机关党建工作年度考核,明确群团组织的任务目标。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群团组织为重点,依托党组织架构,以建设“基层工会”“团支部”“妇女之家”等为抓手,建立健全工会组织122个、妇女组织52个、团组织24个,坚持“带组织”实现党群组织同规划,推动党建带群建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二、聚焦以促带于,丰富工作载体,党群工作做到有为有位

结合工、青、妇、红等群团组织各自中心工作,通过“党建+系列活动”,推动主题党日、支部学习等党组织活动与群团组织各类特色活动联办。州直属机关工委联合团州委组织开展青年党员“江源青绿红心向党”红色研学营活动,组织青年党员深入州级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修养活动。同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州直机关青年党员理论武装工作的通知》,成立青年党员理论学习小组,每2个月开展一次学习,每年开展1次研讨。州直属机关工委联合州妇联组织开展的“廉洁文化进万家,清风润德树新风”家庭助廉活动,组织州直机关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家属开展廉政教育,并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筑起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州直属机关工委联合州红十字会开展“我们‘一块走’捐步做公益”活动,进一步助力我省“博爱卫生站”援建工作,推动州直机关党员干部关注支持红十字会人道公益事业。州总工会女职委和州妇联联合举办“振兴路上巾

 

 

帼有为”2023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女职工“我的故事”分享会。州总工会女职委还举办了“学贯二十大工会在行动”第二届百名女职工微心愿集体认领活动,帮助全州100名优秀女职工和困难女职工实现了她们的“微心愿”。

三、聚焦以干促效,整合部门资源,党群工作做到走深走实

整合机关党员活动室、“职工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等阵地,实现党群阵地共享,成为服务党员和职工、青年、妇女和群众的综合平台。建立玉树州总工会党支部建立“场景+N”的书屋模式,通过AR和有声图书等新媒体技术的植入改善了职工读书新环境,“党建+场景”“定制+伴随”智慧书屋成为州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汲取红色精神养分,阅尽时代不朽篇章的窗口和阵地。统筹机关工委、总工会、共青团、妇联资源,利用“玉树女性”“江云青绿”“玉树工人先锋”等线上平台,开设专栏,定期推送党史故事,成为青年党员、妇女党员的“网络学习阵地”。不断厚植群团组织优势,夯实群团组织根基,激发党建带群建生机活力。

 

 

初级中学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

合肥市和学校郑德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要落实质量建党要求,需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求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中华民族创新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关键性意义。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建设作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并将党建融入学校教育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方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完成培育时代新人历史使命的基本要求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党的理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业务工作的教育内涵倍受重视,促使教师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三是切实提高办学品质基本目标的应然追求党建全面引领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发展前景。我们必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推动业务工作的发展,以支部工作内涵、工作质量、特色化建设的“三提升”,实现学校的党建与业务共同发展。

二、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实践研究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是指学校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教育实践中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在党建过程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一)在教育管理中进一步加强学校支部的堡垒作用

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三重一大”等事项均须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后施行。

健全和完善党政联席会制度规范党政联席会议议程,在党政联席议会上对“三重一大”等事项进行讨论后再落实到学校层面执行。

 

 

党政联席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党的领导,协调党政关系,及时交流和沟通思想,保障集体领导,促进工作决策的民主化,及时研究、调度、安排、处理重大问题,协调统一行动,提高决策水平。

党小组是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的组织保障。学校以年级部为骨干单位,教育教学业务的开展基本上立足于年级部。年级部设党小组,有利于充分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的先锋作用,充实组织生活,在业务工作中不断发现、培养积极分子。

前些年,面对疫情严峻形势,学校党支部联合工会发出“动员令”,迅速成立党员先锋队,维持校园秩序,关爱居家隔离学生,齐心守护师生平安。党员教师第一时间亮明身份,主动承担最重的责任,执行最紧急的任务。比如党员教师郑德铸主动“下沉”到合肥绕城高速集贤路收费站出口处,把好城市入口关。

(二)在党建引领中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的专业自信

把党建理论融入学校的教学、教研等工作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从而树立专业自信。

通过党建引领,加强教学教研,成就“四有”好老师。为切实解决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现实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校作业设计大赛。在安徽省首届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比赛中,学校语文组参赛作品被评为“安徽省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比赛样例”,英语组、历史组、音乐组参赛作品代表合肥市参加安徽省单元作业设计比赛,荣获安徽省一等奖。

为进一步落实“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工作要求,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学校开展了党员教师赛课活动和“党员争先”教学竞赛活动。

学校通过教师党史宣讲、升旗仪式上党史宣讲、主题班会、主题实践、党史知识竞赛、爱国主义读书征文、读书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党史教育,获得很多荣誉。在合肥市党史知识竞赛中,学生获得三等奖,学校

 

 

获评最佳组织单位。多名教师在合肥党史故事系列活动中荣获合肥市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在业务锤炼中进一步提升教职员工的育人境界

加强思想建设,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注重渗透和融合党的教育理论。

制订德育主任竞聘方案,规范举行德育主任聘活动,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化学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发现人才,用好人才,促进学校卓越成长、可持续发展。

学校推进“党建+师德师风”建设,多次开展有关师德师风建设的系列警示会、推进会,组织全体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设立师德师风督查岗,公开监督电话,进行学年初师德宣誓,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全体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校推进“党建+班主任”建设,促进党建与初中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开展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建立家校共育常态化机制,完善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工作制度,开展班主任专业及学生心理健康专题培训等,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

(四)在融合发展中进一步提升莘莘学子的核心素养

把党建工作与学生德育工作深度整合,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充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红色基因。

红歌嘹亮,精神永恒。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红歌咏流传”竞赛活动,一方面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艺术才华和精神风貌,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精神。学生在红歌中汲取精神力量,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凝聚磅礴的奋进力量。

“月明蜀山花开湖畔”中秋诗会寓教于乐,寓教于文,以班集体齐诵经典的方式弘扬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使学生在诵读中获得了中华文明的熏陶和浸润,达到了文学与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和谐统一,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

 

 

素质、爱党爱国情怀。    3.“学党史、颂党恩、育新人”

学校实行“主题+”模式,将学科渗透、党史宣讲和研学实践相结合。

首先,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教研室为核心,以教研组为主体,积极探索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科融合工作。将历史、道德与法治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课程,鼓励学科老师积极将党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中去。利用早读课、放心班、班会课等,开展早读读党史、午间听党史、党史主题班会等活动。

其次,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通过国旗下讲党史、党史晨读、党史思政课、党史故事演讲、党史国情竞赛、校长讲党史等形式,充分利用学校教育阵地实现党史宣讲全覆盖,入脑入心,在广大青少年心中播下知党爱党的种子。

最后,突破党史教育“唯书本”的局限,发掘合肥近代历史资源,将社会党史资源作为学校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补充。组织学生走进大蜀山烈士陵园、长丰刘云峰烈士纪念碑、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渡江战役纪念馆、小井庄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史研学,直观体验、感知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实。

4.“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

为激励全区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激发其历史责任感,2021年12月,永和学校承办了高新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写好红色诗词、讲好红色故事、读好红色经典、画出强国梦想、锻造强国体魄、感受强国力量六大行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五)在作风建设中进一步提高学校内部的治理效率

一是改进教风,开展“筑师梦、树师德、铸师魂”“党员大家访”等主题活动,引导教师以更加扎实的专业素养、更加笃实的敬业精神为党育人。二是改进学风,引导学生坚持“治学”与“修身”并重,以严肃刻苦的态度学知识、长本领,以勤强身,以德修身。三是改进校风,以党风促进校风,五育并举,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貌,使校园内充满昂扬的斗志、踏实的作风和兼济天下的情怀。

“三改”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品质,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一是“学习党的二十大,做优秀党员”。开展“二十大报告我来讲”等主题活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红色精神浸润心田。

二是“学习先进教育观,做优秀教师”。一抓师德建设,打造尚德仁爱之师。二抓读书培训,打造向上向学之师。三抓课题研修,打造精研善教之师。四抓骨干培养,打造创新创优之师。

三、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经验总结

(一)牢固树立党组织领导的核心意识

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建引领,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关键所在,必须始终把党组织领导放在首要位置。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党员教师谈心、老带新结对服务、党员亮身份等活动,进行党员教师思想教育。树立聚力模范典型,评选先锋党员小组、优秀党员,不断激发党员教师的先锋力量。

(二)优化融合形式,充实融合内涵

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还是容易形成“两张皮”,问题根源在于融合的内涵不够充实。为此需做到“三要”,即主题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要立意高、实施方案要内容实、具体落实要不走样。

(三)建立融合工作能动机制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度的高低,与年级部的工作意识、能力密切相关,也与学校各部门的配合度密不可分。为此,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统领协调各项工作,部门与年级部要相互促进,而不能各自为政。

(四)妥善解决党员和非党员两个群体割裂问题非党员教师在学校中占有一半的比例,在业务工作中融合党建内容对于其来说,是一个难点。党员与非党员两个群体的割裂容易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两段论”,即第一阶段讲工作、第二阶段讲党建。

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作用,展示党员风采,促进党员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为非党员教师树立教育标杆;另一方面,要从思想深处把非党员教师的教育意识统一到党建要求上来,使其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应该由党建来统领。

(五)德育主题活动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初中生处于“三观”形成

 

 

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心理上发展的不成熟决定了他们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价值观不够明确、模范作用不够突出等问题。因而,德育主题活动既要立足于以党建为引领的校内活动,更要知行并重,以红色研学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六)建立牢固的党工团联动机制

工建是党建的根基,党建是工建的保障,党建工作与工会工作天然地联系在一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理顺党群、干群关系,党工共建,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团(包括少先队)是党的后备力量,团建工作的发展,必然会为党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党建带团建(队建)”,要在思想上带、组织上带、工作上带、载体上带,引领团员、团聚团员、服务团员。

 


 

 

高校党建工作引领“三全育人”深度融合路径研究以绵阳城市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为例

绵阳城学院

 

“三全育人”已经成了一种指导思想,指导着新形势下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育人工作实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理论依据。各学者们对“三全育人”落实路径研究颇多,但通过大量搜查相关资料发现,对于“三全育人”整合研究的制度机制比较少,对党建引领的“三全育人”路径体制机制更少,因此,本文主要方向是探索党建引领下“三全育人”在实践操作的体制机制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但在工作中,党建工作和“三全育人”这一思想政治工作同统筹、同推进、同落实很难找到协调并进的结合点,导致不能有效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党建和“育人”工作的脱钩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钻研探索有效路径,促进党建工作和育人深度融合的路径,切实发挥好党对高校教育的坚强领导作用,将党建引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一、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工作深度融合的意义

高校基层是以一线教师和辅导员为主,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核心,不论什么工作,核心主体是人,人的思想状况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的工作核心,思政工作做得好,有利于鼓舞斗志,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有利于集合人心,将整个团队的劲往一处使。党建对业务工作的推动力就是领导方向、引领示范、激励保障等。党建和各项工作的关系是紧密不分的,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效果。因此,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

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等都是在学校内以班级形式完成,而一线老师经常和学生打交道,是能直接触摸到学生的。因此,“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阵地应该在一线,一线教师、辅导员是主要参与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直接影响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教师正确的思想认知是工作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党的先进理论思想,促成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深度挖掘“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内涵,做到以技能学习和以德为先有机结合的全

 

 

方位育人。

二、现阶段高校党建工作和“三全育人”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

(一)考核机制不统一,轻党建,重业务

一线教师和辅导员承担着比较重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任务,因此,党建工作未能有机整合,思政工作和党建引领作用未能有机结合。在“三全育人”方面,高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行政管理、科研论文、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任课评价等方面都有详细明确考核标准,这些业务水平能力和工作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年终、晋升途径等。再加之部分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直接相关联较少,考核考评标准不同,考核时间存在差异,甚至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考核和党建考核时间相差几个月。因此,许多党员教师以科研论文、上课备课、行政管理为重,在繁忙的工作之下,投入党建工作精力不足,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思政范畴有限,不能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

(二)思想认知不到位,重工作,轻内涵

党建工作的重心是“思想”,业务工作的核心是“办事”,人的思想工作难做,不容易出成绩,见效甚微,办事相对容易,成绩明显,见效快。因此许多高校产生了避重就轻,避难就易的工作情绪,弱化了党建工作,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完成业务工作上,追求业务政绩。因而,在政治理论学习上常常以私下学、自己学作为学习的主要开展形式,学习的内容多以上级文件为主,没有和实质的工作相关联,学习形式枯燥无聊,很多人更愿意投身到业务中去,慢慢地成为党建工作的局外人。致使理论素养不高,为学生服务的本领不牢靠,立德树人的精气神不强。

(三)党建缺乏专业化,重形式,轻效果

由于目前很多高校党建工作都是由教师兼任,教师又负担着沉重的教学管理任务,因此在面临新时代、新任务,党建工作沉浸度不够,缺乏创新性和特色性。尤其是民办高校,考虑到办学成本和办学收益,党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比比较简单,很多党务工作者身兼多职,在业务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党建工作存在着说一下动一下、推一下走一下、“干与不干都一样、干得好干得差都一样”的现象。长此以往,党务工作者自身水平等很难得到提高,政治素养不够,理论水平不够扎实,对党建工作缺乏积极性,出现定位偏差,导致支部战斗力并不强,党建工作只有痕迹没有效果,消极应付等。

 

 

三、产业学院党建融合“三全育人”路径分析

(一)加强组织思想内涵建设,提升学院运转和组织效率

学院建立健全了“党建+行政”工作运行机制,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集中决策学院事务。高度重视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培训放在全体教职工大会的首个环节。将师德师风建设和纪律作风整顿结合起来,严肃上班秩序,提升教师素养和学院形象。本学期共计发放相关线上学习材料5次,召开师德师风专题会议2次,充分发挥群体作用,带领全体教职工参与师德师风学习,不断提高教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积极推进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等教育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方面,召开党组织集中学习会议,开展早日站在党旗下主题讨论、学习七一讲话精神及民主生活会、禁毒知识竞答与绘画作品展活动、“崇高民族魂,红色爱国心”一二·九主题党日活动,覆盖学生3000余人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协助查寝工作50次。

(二)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学习会,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积极组织教师专题讲座,开展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工作。学院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与“兄弟学院”联合组织召开“产业学院-马通学院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2次,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中如何融入“思政”元素的难题,从而提高学院“课程思政”项目的申报质量。邀请教务处经验丰富的老师,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专题研讨会”,提升教师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能力。

截至现在,已组织教师参加了"2021年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与应用在线研讨会”1次、“全国2021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1次、“首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1次。

(三)强化科研建设,促进成果转化

学院以思政为契机,倒逼教师改革,加大教师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力度,引导教师既要重视教学工作,又要重视科研和教研工作。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加强研究工作。重点打造机械相关专业,兼顾计算机、电商、互联网金融、电信相关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双师型”建设,进一步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目前成果有省部级项目2项,编写教材1本。

截至目前,学院教师团队发表优质论文7篇,其中核心1篇,普刊6篇;指导学生论文8篇,竞赛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师获奖13项;获得四川省民办高校2021年“优秀实训中心(基地)”1项;学

 

 

生发表论文12篇,成功申报专利1个,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9人,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36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研项目41人,数量和质量上较上一学期均有明显提升。

(四)组建双师教师团队,深入开展项目式教学

学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以专业模块为维度拓展广度,深度践行PBL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加强课程建设,聚焦项目精品课程打造,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改革新途径,推进校企合作教学的深入开展。引进企业工程师开展专业课堂教学,搭建优质稳定的兼职教师师资库,在项目化教学中开展“校内老师上理论+企业导师带实践”的双师教学。加强校内教师团队的培训提升,借鉴国内外优秀改革举措,以专业群为单位积极研讨新的课程体系,合理设置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以项目为载体,尝试开展“混合式”教学。

(五)创新学生校内实践,实现零距离“上岗”

持续推进“岗位驱动”教辅实践,提升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经过提交岗位说明书、发布招聘信息、组织考核、试岗培训、转正入职以及考核结业等人事管理流程,通过教学中心真实的岗位训练,以“师带徒”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可迁移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模拟真实的企业用人制度和流程,每个部门都变成了“用人单位”,设置岗位并提出用人需求;“人资”部门完成岗位的发布和人员的招聘,经过各用人部门面试通过后“入职”;学院老师成为各岗位的导师,肩负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责任;学生教辅可以缓解教师的常规工作压力,让教师更好地进行项目开展、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目前,第一批教辅团队工作的学生已全部结业,教辅团队第二轮招新工作已全面完成,整体运行状况良好。

(六)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与学生主体地位

产业学院组建由支部书记牵头,教师党支部委员负责制,以辅导员、科任教师为抓手、学生为骨干、融合企业化的SOP和KPI管理模式的学生助理团队。辅助学院各部门完成日常管理和运行,岗位的发布、应聘、面试、实习、月度考核,均为真实的就业场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其自主管理体系有利于学生自身管理模式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三自管理”的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的主体,也是主动创造的主体。

(七)打好主动仗,管好责任田,打造家校学生满意的实习、就业平台

为落实全过程育人,让学生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学院深化校企校地合

 

 

作建立实习实践就业基地、开拓新的就业实习途径,建立更加稳固的高质量就业市场,并主动邀请高质量用人单位进校招聘。

现代产业学院上学期,新增优质校企合作单位68家,累计搭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13个、产学研合作基地2个。针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建立1对1帮扶机制,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2021届毕业班集中实训率70.23%,整体就业率99.78%,应届毕业生最高薪资达16000元,平均薪资为6735元,高质量就业明星占比20%,就业明星官方宣传21人,实习与就业率位居学校六个专业学院第一位;2022届预毕业班集中实训率31.67%。

(八)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现代产业学院充分发挥校企联动功能,在校企共建学院管理上,建立班级、学工、学院、学校四级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系统,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早发现、早预防和有效干预工作。以辅导员为单位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将心理咨询、谈话记录、家长来访等记录在案,针对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个案辅导。启动辅导员、专业教师、学院、家长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家校配合、教学与学工融合、领导班子帮扶等方式渗透到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建立“辅导员+班级信息员”24小时跟踪反馈机制,实施对应的心理帮扶措施,确保了学生的安全稳定。

(九)以学生满意度为风向标,完善学生信息反馈平台

学院加大督查和考核机制,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行满意度调查,促进“一流学生体验”的打造。

实施领导干部一对一面谈制度,对重点关注的36名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沟通交流,围绕个人学业、生活、辅导员管理、教师授课等内容进行沟通,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做好学业规划引导的同时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开展辅导员工作问卷调查,在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共收到有效问卷1370份,整体满意度达96.8%以上;在家长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中,共收到有效问卷1284份,整体满意度达98.2%以上。

建立阳光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接收学生的心声。在中心楼八楼设立公示栏和意见箱,公开学院相关负责人联系方式,各项会议时间,公示各类评优、评奖等相关文件,让学生能知道如何正确、高效地反馈问题。

四、党建工作与“三全育人”工作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一)树立“党建+”“三全育人”融合发展理念

要破除党建工作和育人工作联系不紧密的现象,集合有效资源,将二者有机整合,协同推进,打通党建及育人工作融合“最后一公里”。要深刻认识党建工作的领导、引领作用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党建+”理念就是要理清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充分运用党的引领作用,整合、集中资源,把党的领导落实落细到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教学等育人各方面体现党的全面领导,把育人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构建“思政+生活管理”“党建+专业建设”“党建+人才培养”“党建+就业指导”“党建+社会服务”等多种体系,培育出高水平、高觉悟的教师队伍,将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师风建设等贯穿到教学育人工作中去,切实发挥高校业务和党建工作思政双重作用,形成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氛围。

(二)建立完善治理机制,落实“党建+”工作格局

1.完善体制,破除机制壁垒,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和主体责任。建立一站式服务点,成立工作小组,以支部书记牵头,成立学科专业、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生活服务、科研学术、就业实习、学生自主管理等融合性的一站式服务点领导小组。各负责领域干部担任支部委员,各教师党员担任成员,完善制度。让党支部在思政教育、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人才培养、就业指导、职称评定等工作中担任“主角”,推动建立党建工作结果考评和教育教学、思政工作同发展,同考核,一体化推进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

2,搭建平台,优化党建工作和业务融合支撑载体。基层支部设立学生中心服务站,设置排班表,加大宣传力度,公布值班点、值班时间、值班人员联系方式,线上线下统筹结合,让学生服务清晰明了。让学生知晓在相对应的工作时间,哪一类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3,完善“党建+业绩考核”,切实发挥党员作用。完善职素教研室教师课程思政、辅导员思政工作结合党建工作考评的制度办法,将党建考核目标细分到业务工作中进行业绩考核,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教师在学院发展、教育教学上发挥积极作用。强化党员教师“守土有责、守土担责”的使命感,按照“守好一分土,种好一分田”的要求,签订党员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协商修改目标,用党建的思想引领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努力克服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既完成教学科研重点目标

 

 

同时也在过程中做好全过程育人。同时,发挥党员教师的投票决策权,让教师党员在学院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业绩考核、重要决定等会议上出谋划策,集思广益,达到各项工作全员参与。

4.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在人员配比上,学科专业、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生活服务、科研学术、企业管理、家校联系、学生自主管理上,支部委员牵头,选择“境界高、业务精、能奉献”的党员教师配合执行,做好一站式服务,优化业务问题解决渠道。定期召开组织研讨会,民主生活会,探讨问题症结,健全工作方法,舒筋活脉。邀请非党员教师、企业党员、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参与专题座谈会,探讨学生培养方式方法,对学校的培养方式进行出谋划策,由党内民主带动党外民主。

5,强化结果反馈,闭合反馈渠道。设立书记/院长“有约”接待日,开门做党建,增强学院领导干部参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深度。畅通师生教学、科研、管理、党建、精神文明等各方面的问题反馈渠道,广泛倾听意见和建议,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

(三)立示范、树先锋,以“荣”促融

设立“一部一岗一组”,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发展中心、职素教研室、创新创业等教师部门,按照成立一个部门一个党员示范岗,一个部门一个党小组,划分责任区,推进党员争优创先,攻难克艰。着手推进“两无”(党员无违纪,党小组无违规)、优化“双零”(党员工作0失误、党小组0投诉)、强化“两带”(师带徒、党员带动非党员)。

抓融合,促业绩,推动党建考核和业务指标荣誉机制相统一。在年度也工作考评评选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的同时,创新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教学能手”“党员业务标兵”“星级党小组”等动态评比活动。将理想信念、个人综合素养、教学科研等重点工作情况纳入党建考评条件,建立党建工作考核和业务工作考核的长效机制。使党建成为业务工作的中心和灵魂,推动党建和业务双向考核,形成以党建为基础,业绩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科学地推动党建和业务相协同,为融合提质增效。

(四)优化“党建+学习”模式,创新学习方式方法

优化三会一课学习方法,找到结合点,促成党建学习会与业务学习相统一,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为主线,打造金会、优会,深化“金课”。在学习会议上,积极推动党员老教师“传帮带”,辅导员队伍“师带徒”,身边党员讲身边事

 

 

等形式各异的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环节获得实质上提升。

(五)深度挖掘“党建+社会服务”,助力社区服务

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服务于社会,大学里各类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较为丰富,应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实践,为当地社区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人文发展作出贡献。本地大学服务本地区,是大学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融入社会的进一步体现,拉近了学校和社会的距离,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也为大学自身的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高校基层党支部在服务地区时,按照一个支部对接一个社区,鼓励党员同志走向社区,走进人民,走入群众。积极联合当地社区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是基层党组织转向服务型支部重要举措,师生党员服务社区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党性修养,也为社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支教、防汛防灾、生活健康指导、书法艺术、跳舞健身等多方面组建专业团队对居民进行指导和培训。

五、总结

落实“三全育人”,实质上是把党的教育工作贯穿到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从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生活学习中解决青少年思想“总开关”问题,为大学生系好每一颗“扣子”。但是“三全育人”在贯彻和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也一直备受重视,导致实践的过程中可能脱节、存在知行不合一等问题,在政策贯彻落实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三全育人”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也还有深入挖掘的空间和价值。

产业学院通过已经尝试、实验不同部门之间相互融合促进育人工作提升的实际案例,进行原因分析,进而完善已有的制度、方法,探索出“三全育人”工作具体实施方案,为学校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探索

伊犁师大学一带一路发研究院任刚

 

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使命和责任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构成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高校各项工作按照既定目标开展的生命线,为党的建设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建设总要求,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2],以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为抓手,切实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新时代创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对提升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发展。

(一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将立德树人融入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学校党建工作主责部门在宣传、制定指导性文件和理论学习方案时,党员领导干部和专任教师要熟读、悟透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及相关文件精神,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利用集中政治学习、课堂教学、“开学第一课”、党内组织生活、主题社会实践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学生,将所学所悟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德因人而立,人因德而树”,坚持立德与树人相统一,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首先在选优配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上下足功夫,精心培养一支能做思想政治工作,并能做出实际成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与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既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努力做“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使学生真正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思想上认同、政治上拥护、行动上紧跟。通过党政齐抓共管,不断创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有利于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融合机制的构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其任务目标、育人方式有着相通之处,一方面,党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引领、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又为高质量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二者的任务和目标都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思想理念、运行机制、队伍建设、工作载体等方构建高校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机制,能够有效破解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无法同频共振的难题[4]。这就要求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研究生处、各二级学院等单位分工合作,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工作中排除思想认识不统一、部门协调联动差等不利因素,以党建工作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为生命线,依托课堂、党建工作室、标杆党支部、品牌社团、通识教育基地等平台和网络教育资源,不断改革创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模式,落实“三全育人”目标,逐步实现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有机联动和融合。

三)有利于调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动性。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工作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无论在基层党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还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逐渐增强,表现为强烈的个人发展意愿和主体意识。在现实情况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处在支配者位置,“以自我为中心”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使用填鸭式、指令式的教育方式方法,取得的工作成效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既是党中央对高校提出的建设要求,也是高校大学生群体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党建、宣传、学工等主责部门在思考和谋划工作时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发挥好基层党务工作者、学工干部队伍、专任教师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当代大学生主动践行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了解和掌握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思想认识水平、业务能力、兴趣特点、主观意愿等实际情况,教育者仅做服务式的引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据中央组织部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804.1万名,而学生党员就有290.1万名[5]。高校规模的扩大使得高等教

 

 

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就业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逐渐转向新媒体平台。这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

的同时,又带来了挑战。

一)大学生规模的增加使得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地扩大,使得生源质量出现了滑坡,无论学生群体或个人,在思想和意识上都凸显出较强的个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整体质量较以往有所下降:读书功利化现象逐渐抬头,不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存在浓厚的以自我中心的观念,道德认知与行为不匹配、践行能力弱、心理承受力差等问题较为严重。种种问题使得高校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需干预的问题更为具体和复杂,工作的难度日趋加大。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息息相关。锁定并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既包括探索高校党组织结构,创新党员的培养与发展方式,加强学生党员的再教育,也包括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核心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思想、行为的正确引导,促使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此背景下,亟需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融合并创新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践行和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兴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端推广的信息具有不可控性和不确定性。当前高校大学生是伴随着微信、微博、各类直播平台和微视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获取信息量大,但质量参差不齐。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趁机潜伏在公共媒体平台,向高校学生灌输不健康的思想;甚至有境内外势力通过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渗透,诱骗、蛊惑学生从事犯罪活动。另一方面,由于不良信息源头追查难度大,传播途径广泛,使得智慧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工作方式不断便捷和优化,育人手段不断丰富的同时,又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承担起网络监管和预警处置的重任。

(三)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形成合力。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过于强调岗位职责,忽视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基层党支部的建设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党员组织和形式上的管理,工作重点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普通大学生群体关注较少,覆盖面过于狭窄,其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辅导员、组织员、专任教师等岗位职责划分过于清晰,

 

 

导致在具体的教学、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只满足于机械化完成岗位任务,协同意识不强,不能对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管理、教书和育人相对脱节,重“管理”轻“教育”,重“形式”轻“内容”,无法形成合力;另外,在具体实践中,主责职能部门和党建、学工干部队伍对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源、共生、共变的关系认识不到位,理解力和执行力不够,实际工作效果往往与上级党委的要求有差,达不到协同育人的工作目标。

三、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现路径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要以新思路、新方法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二者创新融合。高校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改变并优化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互联网+党建与思政”数据标签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指导。同时,应联动线上线下教育,聚焦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卓有成效的互动效果。

一)重视实践,坚持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终服务于实践,缺乏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纸上谈兵。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应在党委领导下坚持校长负责制,依法治校、民主办学[6]。通过明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使其成为营造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催化剂,从而引导大学生通过大学阶段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立远大志向,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同时结合党务、政务和教学科研。一方面,重申学校基层部门年度考核方案,调整考核项目的权重,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将其制度化、目标化;另一方面,改革学校德育工作责任机制,设立教育工作者责任激励体系,鼓励教育工作者扎根教学科研工作,灵活运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成果,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主题教育实践成效,不断创新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这一实践性联动工作,使理论教育和实际工作实现从割裂到统筹的策略转型,二者融合模式实现从原生到创生的价值蜕变,工作方式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转变,从而用实际成效检验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

(二)差异分析,构建“互联网+党建与思政”数据标签。差异分析是指根据大数据对学生个体特征进行的预警和分析。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互联网+党建与思政”数据标签,对学生群体进行差异分析,有助于推动精准培养和个性化教育工作,结合学生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在学生群体中开展思

 

 

想政治教育。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被人们称为“机械思维”,该思维认为万事万物运转发展的结果是确定的、有规律的。但在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时代,“机械思维”已不能够解决信息增长带来的各种问题[7]。以高校多源化的数据来看,信息化工作的积累使学生数据得以沉淀,这就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提供了基础。例如学生出入图书馆的次数及图书借阅情况、学生的课堂考勤、活动参与都能客观全面的从数据中反映出来。高校可以根据数据归类,建立信息标签,预测学生的行为偏好。在学生群体中,部分特殊学生会因家庭原因、经济情况或心理问题等刻意隐藏自身标签,如果不通过大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则很难从主观上觉察到学生的细微变化。而通过差异性分析,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准确发现学生的行为异常、情绪波动等情况,从而对其开展精准指导和帮扶[8]。受互联网浪潮的冲击,大学生普遍崇尚个性化发展,也越来越擅长隐藏自己的心思和情绪,规训式群体教育效果趋于局限。因此,关注群体教育中的个性化发展是当前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新的突破点。

三)互联互通,创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主辅相融模式。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的内容与形式的形成,需要考虑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和活动方式,充分体现“大的建设观”。大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对未知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是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最活跃的用户。因此,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应摆脱传统的线下说教式的教育模式,融合大学生愿意接纳的线上模式,构建以学生群体为核心的线上线下互动机制,增强教育的辐射力、参与力和感染力。基于此,打造线上线下主辅相融的模式势在必行。互联是指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概念,依托“学习强国”App及高校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网等官方学习平台,通过重组平台内容组织架构,实现信息生态融合,构建线上线下组织和活动一体化模式。互通是指借助融媒体的传播聚力优势,实现信息的多角度、全天候、多领域、多方位的传播体系。一方面,以移动终端官方学习平台为载体,构建自上至下的党建组织结构,依托强大的群际效应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形成裂变式传播,扩大信息传播的受众面,提升信息扩散的精度、强度和速体开展线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确保线上线下形成合力。定期开展党内互联网学习推介会,向学生传播信息内容甄别的方法和技巧。聚焦高校党建的根本问题,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9],应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自优势,不忘初心,牢记党组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四、结语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学校的各项事业发展中,及时抓住大数据发展的机遇,重新构建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塑造新生态和新环境,将理论教育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学生群体教育中的个性化发展作为新思路,把线上线下主辅教育融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途径,提升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高校为党和国家输出高质量的人才。

 

 

 

 

 

 

 

 

 


 

 

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工作机制研究

王晓素

 

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遵循,是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保证,是落实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重要途径。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要“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1]。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既是发展理念,也是工作实践问题,要积极探索深度融合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促进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键是深度融合,目标是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探索工作机制,须准确把握深度融合的关键特征。一是政治性。高等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重要的政治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最本质的特征、最显著的优势,要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高校的发展目标、办学定位以及改革发展始终围绕并服务于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二是系统性。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大多实施科层制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校级层面,党建工作、事业发展分属党委职能部门、行政部门负责;院系级层面,实施两套班子管理模式,即党组织班子、行政班子;科层制层面,管理具有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的优点,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业务领域割裂、资源整合不足的弊端。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要运用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健全完善党组织设置、党的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等,通过统筹、交叉、协同、共治,实现党建和事业一体推进,避免“两张皮”。三是互促性。党建、事业发展有各自的发展逻辑、发展目标和评价体系,要通过深度融合,在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向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即“一融双高”。

一、完善政治引领机制,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目标融合

第一,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党建和事业发展目标统一。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钉钉子精神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必须自觉把加强党的建设放到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的高度去认识”[2],把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上。二是要深刻理解“国之大者”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党建和事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使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战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第二,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在促发展中加强党的领导。一是学校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地位,在办学方向、改革发展、重大事项上强化党的领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同时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二是院系党组织要履行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涉及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事项以及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等重大问题,院系党组织要把好政治方向。三是基层党组织要完善政治把关机制,落实系(室)务会制度,党支部书记参与学科、专业发展重要事项的决策,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职务晋升、各类评审中把好师德关、政治关。

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任务融合

第一,找准发展定位,促进三级党组织发展“一盘棋”。一是学校党委要发挥政治领导作用,坚持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锚定目标不放松,凝心聚力谋发展。二是院系党组织要紧扣学校党建和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对标对表上级和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机制,在学校的发展中找准发展定位,谋划学院发展目标。三是基层党支部要把执行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的决策部署作为重要任务,打通“神 经末梢”,不能出现“断头路”,形成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第二,探索融合路径,聚焦中心工作加强示范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务转化为基层的具体工作,抓牢、抓实、抓出成效。”[3]党建和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往往存在从学校党委到院系党组织再到基层党支部逐级递减的现实问题。越到基

 

 

层,党建和事业发展的融合度越弱,“两张皮”的现象越明显。要聚焦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做好深度融合的示范引领,以“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为平台,研究制定三级党组织融合指南,探索深度融合的工作措施,重点建设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三全育人”“大思政”、党管人才、有组织科研、党建引领社会服务等融合载体,把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的政治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

三、完善体系优化机制,促进党建和事业“双向赋能”

第一,健全党的领导工作机制。当前,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党建工作容易简单为党务工作,导致党的建设在事业发展中缺位、不到位。一是健全完善重要工作领导机制,在关系改革发展、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工作中建立党组织统筹领导机制,党组织引领,统筹各方力量,集中力量谋大事、办大事、成大事,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健全完善党政资源整合机制,用“事业”凝聚党建和行政管理力量,把他们的思想、行动统一于学校事业发展中。三是研究部署党政协调机制,做到重大事项、重要任务,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实施、一体考核。

第二,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以推进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导向,根据高校特点和办学规律,在既有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创新设置方式。探索在“双一流”建设重点任务、重大科研攻关团队、人才培养试验区、学生公寓等组织中创新设立临时党组织或功能型党组织,确保事业发展需要在哪里,哪里就有党组织。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健全高校组织工作体系。

四、完善队伍选育机制,围绕党建和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

第一,推进队伍结构融合。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以政治标准为统领,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建设符合事业发展需要,政治过硬、对党忠诚,业务精通、本领高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落实新提任院系党政负责人党务工作履历要求,推行院系党政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增强班子整体功能,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深入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建设,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成长发展机制、支持保障机制。

第二,着力提升干部政治能力。要着力提升队伍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

 

 

政治执行力,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自觉把握“国之大者”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善于把上级决策部署转化为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具体举措。“要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干部的素质能力,大力培养选拔有真才实学、能力过硬的干部”[4]。“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5],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系统谋划把干部放到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最需要的地方锻炼的工作规划,在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提升政治能力,把干部建设的成效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成效。

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树立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的鲜明导向

第一,深入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机制。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健全完善包括定期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巡视巡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追责制度在内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评价机制。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的理念,推动《党委(党组)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党委(党组)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党委(党组)班子其他成员抓分管领域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落地,提升领导干部落实党建与业务“一岗双责”的政治意识,发挥好既有工作机制对党组织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第二,健全党政领导班子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在坚持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述职内容体系,既聚焦基层党建主题看党建任务落实情况,考党建主责主业;又要看引领事业发展情况、政治功能发挥情况、组织凝聚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情况,推动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建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理念落到实处。完善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考核评价制度。把落实分管领域党建工作责任、联系党建联系点、联系基层党支部的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高校二级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探析

沈阳航航天大学能源与境学院季志刚

 

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强化和完善高校党建任务,是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高校二级党组织是办学治校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履行政治责任、强化思想引领、落实保证监督、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引导一线人员攻坚克难、落实中央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的使命责任,肩负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和团结凝聚师生的关键作用。强化高校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对围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做好人才培育工作、提高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然而,高校二级党组织仍存在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分离的现实问题。因此,推进高校二级单位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需要积极发掘高校二级党组织党建与业务结合的新想法,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齐头并进的良好模式〔1〕。

一、高校二级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是高校党建工作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高校育人,党建为魂。党建工作于高校就是以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全面推进高校党的建设,主要体现在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这几个重要方面。做好高校党建工作,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需要以“创新机制、筑牢阵地、师生共进,成果驱动”为工作思路,切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重心下移。二级党组织是发挥好联系、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员工,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关键,是高校党建的中流砥柱,责任重大,其党建工作科学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党建工作和科学发展成效。二级党组织必须主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新要求,完善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积极推动二级党组织主体的责任落实,坚持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提升办学治校能力的思考谋划,把准方向、丰富内容、拓展载体,为推进学校和二级单位事业发展保持生机与活力提供可靠保证〔2〕。

(二)是破解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的迫切要求

党建工作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深入人心,这是其他各种业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不少党员干部依然存在认为党建工作是软指标、业务工作是硬任务思想,错误认为党建工作未与实际相结合,且见效慢,忽略了抓好党建就是抓

 

 

好队伍思想管理的关键问题。二级党组织不团结不互助是忽视党建的消极影响之一,使业务工作脱离党建,党建工作浮于表面,成为“花架子”,也阻碍了高校的长期发展,也使高校优秀精神文化传承失去内生动力。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辅相成是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的关键所在,要将党建与业务进行“两手抓”“两手硬”。

(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是检验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二级党组织要发挥好政治引领作用,明确第一要务,把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贯彻到学院的各项业务及业务的各个环节,让党建工作助力学院教育业务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原动力

〔3〕。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管理是学院的业务主要内容,也是二级党组织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通过党建把准育人方向、优化育人成效,使业务发展与党建工作目标一致,齐头并进,才能推动形成党风正、校风清、学风好的校园生态,培养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四)是培养优秀教师人才队伍的保障

高质量党建是引领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风向标,二级党组织通过积极探索加强教师党建的有效途径,将党建工作融入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中,构建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建新模式。新时期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对高校,有利于统筹高校人才资源;对党员教师,则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思想引领保证〔4〕。以党建促进教师人才队伍壮大,以党风带动师德师风,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业务与思想齐抓,师德与师能并重,教与学共进,吸纳更多的优秀教师人才加入高校党组织,营造高校党组织惜才爱才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高校二级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充分

学院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注重党建工作的融入,片面地只将教学业务放在第一位,主观认为业务工作量大,教学工作繁重,无法同时开展好教学与党建工作,只追求业务与教学工作的质量,不主动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一些教师党员没有主动融入学院发展的中心工作中,实质性工作没有达到数量和质量要求,工作成效不显著。

 

 

(二)融合路径不畅通

高校二级单位主要工作任务是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党建工作的融入是二级单位各项业务工作及业务各个环节高效有序开展的有力助推剂,提高党建工作发展质量是二级党组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但是目前高校二级单位依旧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日常工作中,党建工作没有被完全重视,党建工作的完成被认为是软指标。加之对于二级单位来说,业务工作的推动需要更强的专业性,更容易做出成效,时间周期更短,导致党建与业务融合质量相对较差,缺乏一个适合两者的有效切入点。

(三)党务干部工作经验不足

高校二级党组织的党务干部多为兼职党务工作者,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相对较难充分地与学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为学院的业务与党建融合提出建设性思路,导致无论是理论方法或者是实践运行均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党务干部对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进行单方面宣传,却未曾思考如何将理论融入实践、将党建融入业务工作,导致了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产生相互脱节的现象,工作质量难以提升。

(四)考核体系不健全

在开展党建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过程中,主要的方法是依据台账记录,以定性考核为主,没有对考核进行量化。在党建工作考核中没有涉及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程度,导致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质量原地踏步,亟须建立一套符合二级党组织现状的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才能确保党建与业务两方面的考核质量均得到提升。

三、高校二级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客观方面原因。一是在学校层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是相对独立的,二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也相对独立,两者间没有深度融合;二是对党建工作没有量化考核,对教师个人不涉及切身利益,而业务工作都是和经济利益相挂钩,业务工作的各项评比与是否党员没有直接联系;三是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党务工作队伍多为兼职,工作投入和效果不理想,党建经费不充足,开展党建创新型活动受到制约。

其次是主观方面原因。一是部分二级党组织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有效性不够重视,顶层设计不完善;二是理论学习仍需加强,要在提升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上使长劲;三是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经验不足,缺乏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

 

 

融合的可执行性经验,使得党建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等关联性不大。

四、高校二级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加强政治建设,做好“思想的融合”

高校二级党组织应首先抓好政治建设,以党建为统领,提纲挈领,以业务促党建,纲举目张,切实推进党建深入融合业务,保障业务真实融合党建。在思想上,坚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在实践中,以党组织会议为核心,党政联席会议为支撑,其他形式为补充,及时传达、贯彻、落实、保障中央的决策部署;在制度上,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支部党员大会等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决策部署、政策措施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高校党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教导全过程,融入会议、课堂、实践全方面。在新时代中,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自觉做好“两个维护”,在日常工作中融会统一。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讲好政治”“讲好政策”“讲好制度”贯彻到常态化教育中,把党的引领融入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中,提高师生的政治判断力和科研领悟力,提升大学生未来的建设意志力和实践执行力。在新科技前,充分利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牢记“三个务必”,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的有效路径、丰富载体、实践质量,将党建工作中的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与业务工作中的资源利用、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高校二级党组织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二)强化组织建设,把握“力量的融合”

高校二级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流砥柱,强化二级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力量是破解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二级党组织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建组织力融合,力戒党建“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去除“两张皮”“两脱钩”现象,防止学用脱节和“两个样”发生,解决好“融合依靠什么”的问题〔6〕。二级党组织利用体制机制、组织力量,建设“头雁”队伍、完善党支部作用、强化党政融合、推动业务开展、协同团队工作,进一步探索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的融合路径。在高校党组织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作用,凝聚多方力量,积极开展“党建+学科”“党建+项目”“党建+团队”等组织方式,利用“双师型”教师,“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的“两双”促进高校的“一融双高”建设。二级党组织可通过制定主题活动实施方案,激励学院全体教师转变作风,团结一致、奋

 

 

勇争先,鼓励全体教师争创党员先锋、支部先锋、教学先锋、科研先锋、竞赛先锋、管理先锋、育人先锋等,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向上氛围,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在学院各项重点任务推进过程中,确保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的中流砥柱作用。

(三)持续理论学习,深化“观念的融合”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高校二级党组织务必在深入、扎实上下功夫,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见实效。通过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持续理论学习贯穿于主题教育始终,通过高质量的理论学习,学出实干精神,学出清醒坚定,转化为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把全面学习和重点学习结合起来,要坚持干什么就重点学什么,结合工作实际和职责任务,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努力提高学习实效。同时,发挥二级党组织领导干部领学带学促学作用,党支部要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学习,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丰富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二级党组织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均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突出工作中心,解决“成效的融合”

党建工作不应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高校二级党组织的党建只有与现实工作和服务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其内在动力和生命力。为了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和实效融合,需要超越党建自身的视角,通过发展成果来评估党建工作的效果。应该超越“是否完成”和“完成程度”,转向“质量如何”和“效果如何”,从突出中心工作的角度评估二级院系党建工作的效果:重点关注党建工作在推动核心工作中是否起到聚合力的作用,二级党组织的党员骨干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需要关注高层次领军人才、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的党建与业务融合应用的情况和成效;要考察党建工作在谋划推进和保障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管理等重大改革、重要事项和重点安排方面是否具有坚定有力的作用,并以是否取得突出业绩作为重要指标。

(五)精化考核评价,做好“监督的融合”

在考核与评价方面,高校二级党组织需要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指标的相互融合。对二级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考核应突出其在引领和带动作用方面的实

 

 

际成效,包括管控党内事务、管理意识形态、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的表现。业务工作中的难题也应成为党建工作的重点,从而使党建工作具有明确的指标要求。党员干部的考核应侧重于他们在规划和推动业务工作方面的表现,而业务工作的考核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立足于实际工作情况,并评估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情况。除了评价结果外,过程性评价也应得到加强,以便及时纠正错误和补充不足。为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高校应定期检查院级党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并评估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引领作用。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的各党支部工作会议等形式,明确各党支部工作的方向,确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正确导向,为二者的良好结合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以确保业务工作正确发展方向。

 

 

 


 

 

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思考与探索

江苏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一、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研究现状、意义和价值

高校党建要围绕教学科研工作开展,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总结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以来的经验,党的建设要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党的工作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引领,同样高校党建要与教学和科研业务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如果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不能融合发展,就会出现实践中党支部的活动组织难、工作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凝聚力效果不足等问题。[1]党建与业务相脱离现象是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高校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结合在不断加强,但是当前基层党建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党的基层组织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没有联系学科建设;主题活动未能联系教学科研实际,以体现和突出业务发展;组织活动未切实落到人才培养上;党建未能真正纠正不正之风,引领正确的学术风气;等等。要使基层党建焕发生机与活力,必须创新驱动发展,从根本上挖掘内生动力,推动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有机融合。

从当前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形势来看,高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的相互融合和互相促进。抓好基层和夯实基础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2]作为党在高校的重要基层组织,高校应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从基层抓起,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业务深度融合,在完善党的执政理论要求的同时,建设和谐校园,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再上新台阶。

二、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策略与思路

本文从以下七个方面对高校基层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进行了探索,给出了研究策略与发展路径,如图1所示。

(一)立德树人,探索理论学习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相结合

2019年3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高校基层党支部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一方面可以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育工作,依托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课程设置、实验项目、学科竞赛、教学内容、课题研究等内

 

 

容形式,有计划有阶段性地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对课程思政团队进行精心培育,以提升教学效果。基层教学组织每年开展一定次数的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和课程思政示范课观摩活动。另一方面,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学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相关培训,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任务、目标及路径等内容进行解读。邀请课程思政模范典型、课程思政教学比赛获奖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活动,搭建同行交流学习平台。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及各类教育培训之中,切实提高思政教学实效。理论学习与提高思政教学实效相结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提升“三全育人”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统筹发展,探索党建与学科建设目标相结合

发掘学科建设中的痛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在党建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找准举措予以攻克,实现学科高质量发展。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师德师风建设要求,需要我们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师德师风持续向好发展。认真按照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要求,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发挥教师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切实提高育人效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课堂,积极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和各级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

基于党建思政工作要求,从学科建设实际出发,推动党建思政对学科建设的引领工作,要准确把握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立德树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关乎高等教育成败的问题,把握好党建工作在学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党建思政工作和学科建设之间的联系,为党建引领方式的创新提供动力。从引领的途径来看,两项工作中均涉及组织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为实现党建引领路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有助于形成学科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格局。[4]要把党建和业务两项工作互相交融,积极搭建相关的组织架构,使支部建设围绕学科发展有序进行,凝聚师资队伍,推进“双带头人”工程,多措并举、联动发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促进高校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凝心聚力,探索党建与教学科研团队相结合

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非党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心聚力,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加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贯通学科、教学、教材、管理等人才培养模式,不断

 

 

完善三全育人格局。积极推进我校海洋意识培育。精心打造内容积极向上、格调高尚雅致、形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海洋文化特色,做好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海洋平台和活动体系建设,培养学生“学海—知海—爱海”的海洋意识。找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的切入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敢于直面困难任务。分级分类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扎实推进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和教师党员先锋工程,增强党员的大局和服务意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结合教学和科研任务,不断推进“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真抓实干,做好“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高校基层党建与专业协同发展长效工作机制。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纳入党组织管理,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举措。在基层党建思想保障的基础上,优化团队结构,增强团队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基层党组织和教师团队建设整合好,以党的建设带动团队建设,提升团队竞争力,以教学科研团队的凝心聚力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6]加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打造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加强团队产学研合作。

(四)三全育人,探索党建与学生培养相结合

通过党建带动学生科技创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做好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的联合纽带作用,践行“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理念,构建“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格局,促进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有机融合,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党建带动学生科技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在创业就业中的综合竞争实力。发挥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联动作用,加强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指导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如教师党员指导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社团或科技协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和申报专利等,或者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带动学生的进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三全育人,通过探索党建与学生培养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五)学术诚信,探索党建与学术风气相结合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教师和研究生群体作为主力军,建立端正的学术氛围

 

 

尤为重要。在研究生方面,研究生党员在研究生群体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为防止出现学术风气危机,就要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协调好学术风气建设。在教师方面,积极发挥教师党员和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非党员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促进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与端正的学术风气互动双赢。以研究生党建促进学术风气建设,首先要突出学术中导师和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生党组织和学院互动交流的良好机制;其次,做好教工党支部与研究生党支部的联系纽带;最后,协调好学术监督部门与高校研究生院党组织的工作衔接。在科学监督、部门与党支部互动的作用下,推动研究生党员良好学风和学术风气建设的新局面。

(六)产教融合,探索主题活动与校企合作相结合

要把党建工作融入广大师生党员的内心。找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切入点,关键时刻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畏艰难攻克难点和痛点。针对高校应用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校企共建党建创新实践活动基地,成立校企联合党支部,开展具体而明确的主题活动,搭建党员成长创新平台,发扬党支部的先锋堡垒作用及科研实力,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党建文化交流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开共赢新局面。通过理清工作思路,积极构建长效发展机制,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和党建思想交流等举措,实现校企共赢和共促发展。

(七)考核评价,探索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检验党建工作成效

健全高校基层党建考评机制,关键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标准。在党支部开展教学科研业务的同时,加强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建设,丰富党支部组织生活,认真组织“三会一课”,结合党政工作要点,将业务考核与党建内容融合起来,建立二者融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与强化措施,加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促发展的作为和成效论质量,以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和评价党建工作。积极完成科研任务,力争科研成果比往年有突破,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克服党建与业务相脱离的难题,首先要把好政治关,注重教育培训,严格组织生活会,强化党内日常监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能力提升为关键,优秀党员应做好表率作用,用行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学术团队积极向好推进,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双提高。实践过程中善于通过党建工作平台,主动对接相关企业、部门,挖掘社会痛点,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

 

 

产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给出了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切入点。高校党建与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相结合,实现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三全育人”质量。党建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找准融合点,切实把党建工作融入广大师生党员的内心,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检验党建工作成效。通过发展作为、工作业绩和实际成效来评价和检验党建工作质量,以扎实的作风推进高校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推进高校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王德华、连菁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高校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一环,对加快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贯彻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高校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牢固树立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一盘棋”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行动推进党建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内部治理、社会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上交出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合格答卷。

一、高校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的时代意蕴

(一)推进高校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是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教育教学、学术科研、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牢牢把握各项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聚焦到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来,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引导师生真正把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起来,切实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二)推进高校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

这是中央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作出明确规定。高校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目标一致,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1]。面对教

 

 

育评价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找准党建与事业发展的结合点,丰富党建活动内涵,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把党建活动有机融入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形成“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是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的现实需

教育部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充分

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高校党建和业务工作虽然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对象、工作力量等方面不尽相同,但二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服从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把握新时代党建与事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探索“党建+思政育人”“党建+教育教学”“党建+科研创新”“党建+社会实践”等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十大育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面临的困境

(一)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不够牢固

长期以来,高校院系党组织一直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党建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研攻关、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不够,发展不够平衡,往往陷入“就党建抓党建”的封闭怪圈[2]。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担当作为意识有所欠缺,担心开展党建活动会影响教师们的教学科研精力,因而开展党建活动不够积极主动,疲于被动应付。党建活动开展仅仅满足于上党课、研讨交流等传统形式,结合学科特点和师生需求开展的特色活动不多,党建工作形式、内容、方法贴合师生党员思想不够紧密,没有很好地调动和发挥师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工作成效。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缺乏深层次长效化的交流共建机制,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做得不够,影响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效。

(二)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队伍不够有力

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从目前高校情况来看,虽然近几年二级院系党组织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职组织员,有意

 

 

识地加强了党支部书记的培养培训,党务工作队伍的素质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有些单位的党务工作干部身兼数职,受教学科研等压力影响,他们对党务工作投入精力不够;有些党务工作干部懂党建不懂业务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没有思路;有的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不够有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其党建和科研“双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亟须把既熟悉业务又热爱党务工作的优秀教师充实到党务工作队伍中,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精通党务、熟悉业务的工作力量。

(三)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不够健全

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在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总体来看,目前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尚缺乏相对成熟配套的体制机制,对二者融合的基本路径、工作举措、考核评价机制等缺少系统研究。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

推进高校基层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必须正确处理党建与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加强组织领导、人才队伍培养、教育阵地建设、工作方法创新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逐步建立行之有效的融合机制。

(一)坚持政治统领,增强融合发展的思想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推动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将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领导和事业发展之中,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2]。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院系党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的首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与个人学、培训与研讨、辅导与拓展相结合的方式,抓紧抓实师生经常性学习教育,引导师生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学思想悟思想用思想,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度的行动自觉。以提升党员教师党性修养为牵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全过程评价体系,推动师德师风教育落小落细,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党员教师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教书育人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建立本科生导师制,聘任青年教师担任学业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思政课、学术研讨等多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二)注重强基固本,打牢融合发展的组织基础

将基层组织和组织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选优建强院系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和委员、组织员等骨干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切实把基层组织打造成为推动融合发展的坚强堡垒。

 

 

想引领、成长成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师生互动常态化、教学相长长效化。

(三)创新方法载体,激发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推动党建和事业融合发展,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创新工作思路,精心设计特色鲜明的活动方式,充分激发师生党员抓学习、强业务、促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健全激励机制,压实融合发展的责任链条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和事业发展要想实现深度融合,必须健全融合发展制度机制[5],压紧压实目标管理责任,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切实把融合发展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要求,明确班子成员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体系,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抓业务必抓党建、将党建融入业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难点及对策

大连外语大学张晓臣

 

2021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是高校党组织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高校党的建设应坚持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1]。

2021年8月,中央领导同志在第二十七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要着力健全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压实高校党建工作政治责任,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高校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2]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于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高校党组织必须站在新的战略全局高度,聚焦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难点,将党建工作深入融合到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工作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优势。

一、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关键

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党建与高校教育事业各方面工作紧密结合,锚定关键节点,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党的政治建设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中国的大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其根本性质决定了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3]。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通过党建对高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引领来实现[4]。高校承担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落实党对高校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等政治任务,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5]。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确保正确办学方向,牢牢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使高校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党的思想建设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是将党的思想建设融入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创新开展系统化理论学习,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党建与思政教育形式,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衔接,形

 

 

成教育协同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切实提高育人实效。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不断增强师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党的组织建设与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建工作的功能定位,高校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办学治校中心工作,实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员率先垂范发挥战斗力,提高基层凝聚力,增强全校向心力。积极推动“一融双高”从基层抓起,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高校改革发展建设任务落到实处,用教育事业的使命担当凝聚人心,用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鼓舞士气,用党的基层组织的先进性激发活力,促进高校各项工作提质增速。

(四)党的作风建设与风清气正发展环境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是影响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党组织要落实好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6]。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要树立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以优良党风带动优良政风、教风、学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全面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五)党的纪律建设与廉洁勤政干部队伍

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力量所在。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通过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面加强对党员的严格约束;通过反腐败斗争,净化党的肌体,纯洁党的队伍,维护党内政治生态。高校党组织要坚持思想教育,强化党员思想认识和纪律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按照纪律、规矩行事,健全教育、制度、执行、监督、评价等良性运行机制,以严明的纪律打造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推动管党治校、依法治教走深走实。

 

 

(六)党的制度建设与完善高校治理体系

高校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工作始终。运用制度法规的执行力、约束力,调解党内矛盾,解决党内问题,规范党员行为。一方面要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狠抓制度落实。通过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改革创新正确方向。要织密制度的笼子,形成长效机制,以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为导向,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委全面领导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支撑保障作用,通过党的领导提高高校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及现代化水平,为高校内涵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难点

当前,高校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融合的水平整体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思考和探索实践。

(一)多元主体重视程度和认识深度不到位

我国高校事业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管理,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职责和义务。然而,有些同志将党建与业务工作看成是单独的内容,认为党建是党委、党组织书记、党员的工作,与教学、科研、行政关系不大;一些教师重业务、轻党建,认为党建活动容易影响自己的科研、教学等业务工作,不愿意深入思考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的必要性;还有一些人找不到二者融合的节点和突破口,认为深度融合没有太大的必要。上述主观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了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的不顺畅。

(二)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存在脱节现象

当前,高校党建和业务工作在有效融合、深度融合、全面融合上存在一些协同问题和成效问题。有的高校党建工作单纯强调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并没有深入思考如何与业务工作结合;一些高校党组织忙于开展各种活动,对党建工作的功能定位、深刻内涵、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浮于学,少于思,止于悟,停于践”,联系实际不紧密,举措不实。要健全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机制,找准融合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党建对高校中心工作的引领和服务保障作用[7]。

(三)队伍整体建设难以满足深度融合要求

一些高校党建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或人员配备不足,或队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偏弱。有的高校党务工作者对中央文件精神学习领悟容易流于表面,学

 

 

习不系统,思考不深入,领悟不透彻,难以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忽视了党建和高校实际工作的结合,忙于部门行政工作,对于党建工作的相关要求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未能有效发挥党建带动实际工作的作用。一些高校教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授课中强化专业知识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没有深入思考和圆满完成课程思政任务。更有甚者,个别教师的言谈举止已经背离教师准则,达不到教书育人的标准要求。

(四)相关制度及保障机制欠缺

1998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了党对高校的领导、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重大问题。2021年,《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做出全面规范,强调把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从八个方面列出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责,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较复杂的情况,比如一些院系层面的党政关系和责权界限还不够清晰,议事决策、教育协同、考核激励制度还需进一步细化,并根据党建和高校事业有机融合目标不断完善。有的高校已经就相关问题出台了管理规定,也有部分高校相关制度和保障机制不完善,难以达到有效促进二者深度融合的状态。

三、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策略

(一)凝聚思想共识,明确融合的重要意义

高校要加强宣传,让多元主体明晰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推动二者深度融合是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课题,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着力消除多元主体对二者融合的认识误区,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紧抓“一岗双责”,充分激发基层组织班子成员融合党建和高校事业的热情,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锚定关键节点,找准融合的实践方向

高校要结合新时代发展特色,围绕党建根本任务和自身实际工作,找准深入融合的实践方向。锚定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融合的关键节点,从高校发展需求、矛盾困点、基层诉求等角度深入思考,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和建议,大胆革新。做深做细思想教育工作,做早做实组织协调工作,真正发挥高质量党建工作的优势,通过各级党组织调动协同多方力量,为高校基层干事创业拓宽道路、

 

 

摆脱桎梏。

(三)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融合的组织保障

高校要始终以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着力锻造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一要注重人才选拔和培养。不断细化和完善干部选拔、培养、教育长效机制,优先选拔既懂党建又懂业务、德才兼备的人员加入干部队伍,重点做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党建带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工作。二要抓好队伍凝聚和协同。增强教职工向心力,不断提高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合力,为促进党建和高校事业深度融合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四)完善管理机制,优化融合的管理流程

高校要结合新形势、新局面、新要求,主动构建完善的议事决策、责任落实、信息交流、教育协同、干部培养、考核激励工作机制。通过制度规范化、责任明晰化、沟通立体化、协同常态化、培养长效化、考核标准化,推动融合工作取得实效。要积极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推动议事决策科学规范、管理瓶颈破解消除、沟通平台民意畅通、团结稳定排除障碍,从管理上保障高校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五)完善评价体系,完成融合的成效检验

高校要不断改革完善考评机制和评价体系,促进党建和教育事业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既要考核党建在业务工作中的具体引领和推动情况,又要考核业务工作开展中融入党建内容的情况,重点检验党建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质性作用。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充分引导高校各级党组织将工作重心聚焦在推动发展上。鼓励基层大胆实践探索,创新领导方式、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真正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行、成效同赢”。

四、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推进高校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好领导职责,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融合党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高校党建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式发展,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工作融合路径研究

陕西师大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模式与路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资助育人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事关教育公平,更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抓手。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教育部明确了“十大育人体系”中资助育人的重要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资助育人工作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有力保障,也是助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党和国家提出要加快推动学生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明确资助育人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完善资助育人工作顶层设计,与时俱进推动资助育人工作体系创新,深化资助育人的工作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落实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党员干部是学生工作的一线服务人员,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深化和延伸下,党的广泛群众性与直接示范性优势得以彰显,促进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工作融合,促使资助育人目标与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地见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工作的融入价值

第一,推动了党的领导落实到高校办学治校全过程。思政工作是开展高校党建的重要抓手,资助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既体现了精准资助的服务性,又体现了思政教育的引领性。持续加强学校党组织对资助育人工作的领导,充分彰显了党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通过实施精准资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实际关切的问题与诉求,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打牢基础,进而引领这一部分大学生群体念党恩、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这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所在。第二,反向检验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服务的工作水平。资助育人工作拓展了党员联系基层单位与

 

 

学生的新途径,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常态化听取师生意见和诉求,在服务奉献中不断强化党员角色意识和党性修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倒逼”思想理论武装,持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第一,资助育人队伍得以完善。除了教师党员工作队伍外,学生党支部作为学校最基层的党员队伍,在服务师生和榜样示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党员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着相同的“学生身份”,日常生活学习中能更深入地沟通交流、主动帮扶,延伸了资助育人的工作“触角”,从朋辈帮扶的维度弥补了教师工作队伍的单一性。第二,营造了良好的资助育人工作作风。党建引领要密切联系群众,党员资助工作者始终同学院师生保持着良好的血肉联系,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时宣传和实施各类帮扶政策,将党和国家的关怀传递给学生。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公正、公开、公平、透明是资助工作的要求和原则,党员在工作中既能监督资助队伍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又能在学生教育资源统筹分配中实现被监督,进而落实好廉洁自律,履行忠诚担当。

第一,适应了新形势下的资助育人工作要求。在党的二十大的新形势下,以新的工作方式适应国家对资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十分必要,事业的前进发展离不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将党建与资助工作协同融合是创新开展工作与新时代接轨的生动实践,二者以联系实际和资助育人目标导向为基础相互作用,为提高资助工作质量水平带来了可能。第二,深化了立德树人的工作基础。高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1],立足立德树人,为尊重学生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需求,传统资助概念亟待创新,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趋势凸显,党建与资助育人工作的融合形成了良好的育人合力,更好地凝聚了师生共识,营造了“三全育人”的浓厚氛围。

二、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工作的融合优势

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具有“双融双促”的关系。通过党建引领资助育人是助力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以资助育人促进党建抓业务工作是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有效实践,因此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处理好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构建完善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的融合体系,围绕两者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与时代新人培养的

 

 

目的,凝聚育人合力,能够“碰撞”出新的工作成效。

依托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部门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发展帮扶渠道较为单一,充分解决此类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必须发挥好高校基层党建在资助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党建+资助”的新模式,开展工作实践与探索,统一师生思想,把准工作方向,不断催生新的工作动能。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工作融合研究属于实践应用型研究,可以为学生资助管理服务部门提供理论基础,制定科学有效的资助育人工作措施,进而为丰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模式提供有价值的范式。根据部门工作实践推动学校在“十四五”期间资助育人工作指标取得新突破的实际需要,切实加大工作研究力度,不断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质效,具有独特意义。需要结合目前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展开理论与实践探讨,助推学校学生工作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

将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组织保障作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拓展了资助育人资源。例如,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专业学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平台。加强党对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把主流思想贯穿资助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强化资助政策宣传与受助学生典型事迹宣传,传播资助育人好声音。在推进实施精准资助,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帮扶的同时,也为构建多元“发展型”资助体系提供了支持。

将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工作深度融合,可以构建学校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带动全体师生党员从思想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帮扶等多方面入手帮扶支持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是学校基层党组织必须重视落实的一大课题,关联着高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基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高校基层党建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以两者之间“双融双促”研究探索和实践提升学校全体师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敏感度,主动关心关爱学生,也能在学生心中种下“饮水思源、知恩感恩、锐意进取、回报社会”的种子。

三、高校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融合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贯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主线,资助育人工作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对实现一体化育人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基层党建与资助育人工作的深度融合应从“党建+资助”和“党建+育人”两个维度着手,即党建与物质层面的资助帮扶融合和党建与精神层面的教育引领融合,这也是“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全面推进资助育人的现实体现。

 

 

生组织,构建学生成长成才资助育人阵地,针对学生干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业务培训,以便在日常开展资助工作中提升学生资助育人队伍的执行力和有效性,突破资助育人队伍单一的瓶颈,不断助推和加强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高校党建与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通过探索“党建+资助育人”工作融合路径,对党组织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要把握好党建工作与资助工作的关系,主动争取工作内容形式创新,助推两者双融双促,为形成三全育人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提供支持。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智囊团”系列№592(65篇)2023年党建与业务融合、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 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素材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246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