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团”系列№591(54篇)2023年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思政、思政课)

2023-12-14 17:22:46 348

文章导读

“智囊团”系列№591 目 录 一、党政 工作的实践路径分析以南京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例 1 加强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策略探。


联系客服提示-笔杆子资料网

 

 

“智囊团”系列№591

 

 

 

一、党政

工作的实践路径分析以南京市不动登记中心为例1

基层单思想政工作的效策略6

人员思政治建提升基民政从能力8

基层一线直面现难题打造思想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局面11

六个层面提升基层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水平15

论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18

探究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21

新时代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反思26

延庆区的调查35

征程上力提升想政治设能力44

二、高校

辅导员展思想治教育作的思考47

 

特色社主义思凝心铸的路径5213.宿学院邹一

新时代校思想治教育56

西红色文资源融职业院思想政教育研究59

体时代校思想治教育特点、境与进路67

代完善想政治作体系基本理路73

题教育引领做新时代校思想治教育84

传统文融入高思想政教育研究88

三、企业

思践悟推动思政治工守正创新91

“3343”工作法创新新国企业思政工作新模式中州铝业党委加强并改进

代国企想政治作的实与探索9421.陈

国企基思想政工作的路与对策98

22.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徐靖:

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为推动新疆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10223.青岛外轮理货有限公司郑大伟:

关于新时代港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107

国企基层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创新112

国企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化策略118

国企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化策略探析123

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探析127

国有矿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31

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引领意识形态建设135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实践探索139

厚植思想政治工优势为企业高量发展增添动力143

加强公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策略探究146

加强国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150

加强新时期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153

政治工作研究蒙古森工集团绰森工公司为例15736.中沧州市委党校苗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县域民营企业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16337.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冯雷:

聚焦基层一线直面现场难题打造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6838.大同力泰机械有限公司赵雅婷:

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172

浅谈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与“新”…175

浅谈新时期石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途径181

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效186

如何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业文化的融入190

水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195

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实践探析198

新时代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探析201

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的思考204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及对策207

新形势下加强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研究213

“学思用”结合增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实效216

以“精实细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220

以“看见党性品牌树立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标杆223

以“六个聚焦创新开展国企思想政治工作227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感染力的调研思考230

做好新时代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点与路径235

 

 

基层党组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分析以南京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例

南京市动产登记中心党郑芩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南京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党委(以下简称“中心党委”)认真履行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深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适应和认真把握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强化措施、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不断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暖起来、实起来,努力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斗志激发出来,为不动产登记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实践做法

中心党委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经常性工作来抓,综合运用教育引导法、关爱感召法和活动熏陶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一)突出“教育引导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绷紧“导向”这根弦,始终把正确导向摆在首位。近年来,中心党委始终坚持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和首要政治任务,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内容上,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对党忠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三种教育”;在人员上,突出抓好关键少数、青年干部、绝大多数“三类人群”;在制度上,落细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清单安排“两种学习制度”,引导中心上下时刻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迅速、扎实有力地推动不动产登记“一件事”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处置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二)实施“关爱感召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帮助人。中心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从干部职工的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出发,注重从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心理上、生活上持续解惑、解忧、解渴、解压、解难,努力增强干部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党委书记示范带头、支部书记牵线搭桥,协同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党群、纪检部门人员等,深入基层、贴近一线,经常性开展面对面、一对一谈心谈话工作;针对岗位发生变动、受到组织处理、家庭出现变故及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重点人员,做好心理诉求引导、心理压力疏导。特别设立“委屈奖”,保护在工作中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文明服务,仍受到无理辱骂、攻击的职工。开展环湖健身跑、团建交友交流、主旋律电影观看、书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等业余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设立“温暖基金”“健康加油站”,建立完善上门慰问、劳动保护、女职工关怀等制度,及时为患重大疾病、家庭困难的职工送去关怀和温暖;定期组织安排健康体检、健康知识讲座等。落实权责对等、培养锻炼、轮岗交流、激励保障等机制,努力打通职工成长成才和上升发展的通道,进一步提振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采用“活动熏陶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来,中心党委按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积极改进形式、创新方法,不断激发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活力。一是用“活”红色资源。充分利用南京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富集的优势,深挖活用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等红色资源。广泛开展“寻访南京红色资源点”线下打卡活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赴雨花台烈士陵园、高淳西舍、溧水红色李巷、大金山国防园、六合李元龙先进事迹馆等多地开展党性教育,在零距离感知、沉浸式体验中,深切体悟党性本质之纯粹、党性力量之强大。二是讲好榜样故事。注重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挖掘让干部职工听得见、看得着、感受得到的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达到“拨亮一盖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通过开展“理论学习”“抗疫抗洪”“文明服务”“岗位奉献”四星评比活动,挖掘出了“学好必修课、练就真功夫的学习标兵”“坚守在不动产登记抗疫最前沿的隐形战士”“办证大厅‘大管家’企业群众‘贴心人’”“用忠诚奉献追逐不动产登记事业诗和远方的新时代追梦人”等鲜活事例。建立外部表扬“实时报”机制,对受到群众表扬的人和事,在中心全体职工群中实时通报点名表扬;在窗口部门开展季度“服务明星”评选表彰,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激发队伍干劲和活力。三是搭建大众学堂。

 

 

坚持走好群众性教育路线,强调人人都是“局内人”,没有“旁观者”,广泛开展“登讲堂”“我是主讲人”“读与感诵读分享”等活动,充分营造“带头学、一起思、共同悟”的浓厚氛围,对党的二十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民法典》等重大会议、重要读物、法律法规精神等,进行通俗化、大众化的宣讲和解读,让思想政治工作更接地气、聚人气。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中心党委强化措施、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不断推动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但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不清不愿做、办法不多做不好、基础不够做不实等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定位还存在“模糊化”的困惑。由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的认同和把握还存在一些困惑和误解,从原则上、政治上对思想政治认识不充分、不到位,思想政治工作仍面临被忽视、被轻视的风险。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时还显得不够坚定有力。存在思想政治工作是“软指标”,做与不做、好与不好没什么两样;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群部门、政工干部的事,自己只要落实要求、完成任务就好,无须太花心思、狠下功夫;对思想政治工作特点规律和方式方法研究不深,对群众不认同、不接受的情况缺乏深入思考和主动调整;对思想政治工作需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的准备不够,工作急于求成、浮于表面等错误认知及行为。

二)话语影响还面临“空对空”的尴尬。中心办公地点分散、人员构成复杂,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任务繁重、社会关注度高、矛盾诉求交织,窗口人员和关键岗位常态加班、压力倍增、身心俱疲等问题一直存在。因此,中心党委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首先面临着群众思想认识和实际需求多元化、差异化、情绪化的挑战。然而实践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会大而化之、笼而统之,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差异性、层次性不明显,仍存在随意应付、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等现象,了解情况、研究问题不深入、不细致,对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掌握不全面、不准确、不充分,导致话语影响力有所削弱。比如:有些职工对中心的各项通知查阅不及时、执行不到位,对各类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太高等。

(三)力量保障还缺少“兜得住”的底子。中心党委在人员队伍、机制建设上的投入还不足以应对新形势、新任务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目前,中心共有在职职工近400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近180人,但仅有6人取得思想政治工作专业技术职称,其中35岁以下只有1人,政工干部队伍力量薄弱、青黄不接。而且,由于缺少专业的知识背景和系统的能力训练,在面对思想政治工作新问题、新情况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看不透、讲不清、插不上手等现象。此外,中心党委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的不多,缺少从体制机制上系统梳理和思考回答思想政治工作究竟应该“谁去抓、抓什么、怎么抓”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例如:责任落实机制、动态调查与分析研判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还有待健全完善。

三、优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我们要始终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从聚合力、求实效、固根本入手,切实抓紧、抓牢、抓好,做深、做实、做透,在新征程中更好地发挥“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

(一)聚合力,压实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同的政治责任,不是一级之责、一域之事,必须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形成合力,确保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制定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清单并将责任要求细化分解、明确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确保步子不落、措施到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明确党委负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指导和管理,切实发挥党支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直接担负起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监督检查、述职评议、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全方位重视、全过程把控、全要素保障,推动“软任务”转为“硬指标”,“被动抓”变为“主动做”。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格局,推动既分工负责种好“责任田”,又齐心协力守好“主阵地”。

(二)求实效,提高针对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讲道理又办实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提高主动性,充分发

 

 

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日常教育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早预判、快反应,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遏制在萌芽。提高针对性,仔细摸排、切实搞清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急,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工作,做到精准滴灌而不是大水漫灌。提高感染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一些换位思考,创新思路理念、运行模式、方式手段等,积极运用人们喜爱并能接受的话语体系和活动方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直抵人心、引发共鸣,让人们“自然而然吸收”。

三)固根本,强化基础支撑。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要进一步加大人力投入,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培训轮训,改善待遇条件,建立和完善政工干部进出、轮岗、考核、奖励等制度,树立起政工干部能进能出、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建立以党务、宣传、群团干部以及业务骨干、优秀党员等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采取案例式、情景式、启发式、辩论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培训,针对性提高掌握思想状况、开展教育引导、化解矛盾冲突等思想政治工作实战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坚持战略定力和长远眼光,全面、系统、辩证研究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着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

 

 

加强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策略探讨

安新县革发蔡佳

(2023年8月29日)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关键,夯实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在激发职工积极性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从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制定健全的工作机制、建立高素质政工队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举措,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时代性和创造性,提高基层单位职工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单位;职工基层单位作为党和政府领导下展开社会服务与管理的重要组织,必须从根本上端正思想认识。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单位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基层单位应坚持以此为引领,确保日常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并使其成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抓手。同时,思想政治工作对提升职工个人素质、推动工作落实至关重要。基层单位职工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任务,使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成为当前各基层单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基层单位党组织必须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为适应时代要求和工作需要,基层单位要始终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入地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同时,基层职工要把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活动,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力争在理论素养方面有所提升,增强实际工作的原则性、科学性和预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现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当前,基层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必须以实效性提升作为重要目标,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强化工作针对性[1]。第一,完善思想政治活动的形式。基层单位应深入了解职工的性格特征、年龄特点与实际需求,掌握个体差异,尊重各类职工,在思想政治活动中提升职工的参与感。比如,基层单

 

 

位可以尝试把思想拓展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在一起,实现寓教于乐;或者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竞赛、知识竞赛等结合起来,在提升思想政治活动趣味性的同时,激发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二,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时俱进,不断引入更多先进技术,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促使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向着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与时效性。第三,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的针对性。坚持“因人而异”“分类指导”等原则,基于职工真实状况实施科学化分类,制订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标准,从根本上强化职工思想政治素养,促使基层单位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三、制定健全的工作机制,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要想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基层单位就必须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功能。第一,优化培训教育机制,特别加大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拓展教育范围,使全体职工都能在培训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模式与方法,强化工作态度与个人素养。第二,优化沟通机制,即打通沟通渠道,建立高效的沟通平台,实现职工之间、职工和管理者之间的无障碍沟通。第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基层单位可以尝试针对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状况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促使职工积极参与进来,主动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质。

四、建立高素质政工队伍,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持续开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单位需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政工队伍。政工人员一方面要勤俭节约、严谨认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另一方面,要知识渊博、兼容并蓄,善于和勤于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提升个人素质,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政工人员在基层单位应做好表率,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各项活动中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在单位内部营造出友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促使基层单位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加强人员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基层民政从业能力

河北省家庄市裕华区民李艳超

(2023年9月1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全面系统阐述了民政工作,阐明了民政工作的地位作用、职责使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了民政工作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下简单谈谈我对如何加强民政系统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民政系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把“党建引领”放在首位

一是思想引领。要把广大党员干部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各项会议精神上来,正确引导每一名民政系统干部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做好“三基”工作,既要发挥民政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更要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职责。二是精神引领。“天下至德,莫大乎忠。”要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领袖的力量。“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百姓冷暖、民生福祉一直都是共产党人最大的牵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三是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质、政治本色和政治要求。我们要坚持服务省市大局,时刻保持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常主动地向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民政系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世界在前进,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变化,我们必须跟上历史步伐。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不前进就是后退,不超前就会落后。一直以来,我有一个朴素的认识,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最本质的差别是学习的差别,是掌握知识的差别。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一要勤于学习。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

 

 

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局的首要政治责任,突出抓好党组理论中心组、中层干部和全体党员三个学习层面,做到学习制度完善、学习安排合理、学习内容充实。知识的积累是基础,工作和实践是很好的老师。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多向别人学习请教,要敢于“引进来”和“走出去”,做到“知全局、懂本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把学习贯彻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实,我们读一本书、开一次会、参加一次培训都是学习,关键是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二要善于思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的过程是研究探索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我们脑子里要经常装几个问题,要不停地琢磨分析,不断地论证比较,把理论搞清楚,把措施搞实在,防止遇事的时候束手无策。白天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晚上沉下心来过过电影、思考梳理,时间长了本事自然就会提高。总结一句话,时时善思考、事事必躬亲。三要加强宣传。大力动员街道、社区两级全员参与,充分利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新媒体,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宣传省市区养老服务各项政策措施,真正将社区日间照料站点等广而告之、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组织部、人社、教育等部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强化队伍建设,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三、加强民政系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把“遵规守纪”挺在前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纪律建设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强调党员干部要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严”和“实”的要求贯穿抓落实的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严管的目的是促进事业发展,决不能把严管和调动干部积极性分割开来、对立起来。严管就是厚爱,是对干部的真正负责。一要遵守组织纪律。要正确对待组织决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时刻以大局为重。对于组织交给的任务,是否完成、完成了多少、有什么困难,都要做到及时请示报告。二要完善法制纪律。民政服务的社会特殊群体对象众多,其中有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家庭经济困难户、流浪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在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方面,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区民政局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民事支持起诉衔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实现诉讼实质平等,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保障社会特殊群体享有合法权益。三要严明廉洁纪律。全面建立约束机制、监督机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大力开展警

 

 

示教育,不断增强廉洁从政意识,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侵袭。随着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实施,服务基层的任务越来越重。现阶段,民政领域正在普遍接受巡察工作,上级正在加大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力度,针对作风问题、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都在开展专项整治。

四、加强民政系统思想政治建设,就要把“改革创新”落在实处

自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民政事务纷繁复杂,基层力量薄弱,单一的基层社区治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形势。一是认识到位。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必须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着力破除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政策障碍和机制弊端。要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民政事业发展全过程,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精心谋划实施一批民生工程,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增强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加强探索。在社工站建设、养老服务等方面要迎着困难上,追着问题走,牢固树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推动各项民政工作良性发展。在“怎么改”上,各街道之间要加大部门协同,加强新技术手段应用,开展试点试验等多个方面探索新路径。在“用什么方法改”上,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拎出“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部位,在重点领域,找准突破口。三是统筹力量。2020年疫情期间,我局第一时间号召辖区15家社会组织和60名社工,赴一线社区扫码测温、防疫宣传,从物资供应、心理疏导等方面积极满足群众诉求,圆满完成了防疫任务,实现了民政系统零感染,形成全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总之,要想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建设,我们就要深刻认识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特点任务,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上来,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聚焦基一线直面现难题打造思想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局面

中国铁郑州局集团有限冯雷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国铁企业做好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3年以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党委探索并实践“理论学习系统化、形势教育分众化、典型宣传常态化、思想引领精准化”的工作模式,用心用情关心关爱职工,着力建设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为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政治学习系统化,推动理论武装守正创新

一是精选学习内容。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为重点,制定集中学习和自学计划,引领广大党员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更加坚定自觉地捍卫“两个确立”。按照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求,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优化学习模式。聚焦职工政治学习质量提升,指导集团公司55个单位党委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特点及作业班制的实际情况,以班组或车间为基本单元,制定出切合岗位实际、可操作可执行的“一班组(车间)一方案”3600余个,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入脑入心。推广领学员制度,优选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较好、表达能力较强、群众认可度较高的班组职工,承担班组集中学习的授课、讲解工作。定期开展领学员积分评价,授予成绩优异者“政治理论学习积极分子”称号,激发职工带头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丰富学习形式。开展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微课365”学习活动,用通俗有趣的画面和语言讲解理论知识点,指导22个单位在“中原铁路”微信公众号推送郑铁理

 

 

论微课短视频26期,长治北站和洛阳车站联合制作的《打好铁路防汛主动仗,为运输安全保驾护航》理论微课,作为精品课在全路推送。同时,在“中原铁路”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精选80道政治理论必知必会题目,坚持每月举办一期“学习郑当时”网络答题活动,并设计郑铁文创产品向幸运职工发放,动员职工拼成绩、晒纪念品。

二、形势教育分众化,促进主题宣讲深入人心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勇当‘火车头’、先行作贡献”主题,明确增强使命担当、强化先行自觉、明晰目标方向、凝聚奋斗合力四项目标任务,设计“深学精神、讲清时代好,聚焦发展、讲清企业好,解读成效、讲清单位好,剖析形势、讲清岗位好”,以及“谈体会、谈感受、谈目标、谈奋斗”的“四讲四谈”宣讲方式。在集团公司层面精选十余名理论骨干、百名先进典型、千名管理人员组成“十百千”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队伍,在站段层面成立党委副书记牵头,安全、劳人、工会、职教等科室参与的专职宣讲队,围绕干部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层层开展宣讲,丰富创新“科长讲堂”“体验宣讲”等新形式。

二是紧扣中心工作。紧扣年度重点工作和四项重点工作三年行动,组织理论骨干撰写《奔着目标一路向前》《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等系列解读文章,从理论骨干队伍中挑选5名机关部室和12名基层站段负责人,围绕专项重点工作录制“权威访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面临形势、讲透政策措施、讲明工作要求。连续印发《凝心聚力》《行则将至》等主题宣讲系列读本,制作《未来三年,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这么干》《千元千分这样完善绩效管理》等形势任务讲解视频。

三是广泛宣讲教育。组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邀请专家深入讲、二十大代表专题讲、党校老师巡回讲”的形式,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作首场报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到包保点、分管部门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宣讲。邀请国铁集团党的二十大宣讲团和专家学者,开展重点宣讲。组织党的二十大代表郑小燕和集团公司党校骨干成立“小燕讲精神”专题宣讲团,深入郑州、洛阳、新乡等地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巡回宣讲,覆盖职工3000余人,各单位专职宣讲队宣讲4000余场次,做到干部职工全覆盖。

三、典型宣传常态化,营造示范引领争先氛围

一是深耕经典品牌。总结并优化2007年以来典型人物选树经验,逐步形成

 

 

“星耀家园·年度榜样”郑铁品牌,创建道德模范、安全功臣、敬业奉献、创新能手等多种人物类别,构建从基层挖掘、所在单位重点培养、集团公司命名、全方位宣传的一体化典型培养模式,采取集中评选+直选双通道模式,形成站段报送、部门审核、网民投票的一揽子选拔工程,将具有高超工匠素养、模范道德品行、人民群众拥护、成绩贡献突出的典型人物选出来、立起来、讲出去。近年来,以党的十九大代表李向前、党的二十大代表郑小燕、新时代铁路榜样陈林及李玉斌等为代表的413名典型人物纷纷涌现。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讲好新时代郑铁故事,连续10年举办“星耀家园·年度榜样”颁奖发布仪式,同步围绕典型先进人物创作文学作品,制作Vlog视频,开展直播互动。与中央、地方和社会新闻媒体,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和融媒体中心强化对接,将典型人物事迹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全媒体平台推送,打造中原铁路良好的形象风貌,进一步提升铁路职工在社会层面的美誉度、认可度和亲和力。整理汇编星耀家园年度榜样事迹,印制《走进榜样》《致敬榜样》《荣光耀郑铁》等书籍3万余册,多角度展示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打造投身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火车头”生动实践的积极导向。

三是发挥引领作用。在各层级榜样人物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下,先后成立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慰问精神报告团、“最美奋斗者”报告团、“最美铁路人”报告团和“郑青春”报告团等团队,深入一线车间班组与职工群众开展“面对面”交流座谈、特色茶话会。坚持每年印制内部资料月刊《班组园地》,交流展示一线班组优秀典型、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邀请干部职工收听收看“最美铁路人”“星耀家园·年度榜样”发布仪式、宣传片和事迹报告会,并组织线上下讨论,撰写收看体会,收集职工感言,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交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四、思想引领精准化,构建服务职工良好格局

一是深化体系建设。制定《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手册》,将职工政治学习、形势任务宣讲、典型选树宣传等工作进行汇编,明确基层党支部和班组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打造思想政治工作样板,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线行”,依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标准化测评体系》和《车间班组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在55个基层单位开展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定级,分别以30%、50%和20%的比例评定优、良、中三个格次的党支部。组织各层级管理人员依据格次,全

 

 

覆盖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网格包保,建立纵向到网、横向到人的全链条责任帮促机制,进一步提升车间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治理效能。

二是提升工作质效。充分发挥两级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带动作用,深入挖掘理论武装、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等10个方面的实用管用做法,探索试点“专题集中学”“理论课堂”等创新方式,在两级全媒体平台开设专栏,推出“洛电心声”“家属开放日”等98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作法,相互学习借鉴,形成示范效应。围绕思想政治工作干什么、怎么干,以党支部书记和支委为受众,举办4期集团公司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现场讲解“以人为本抓实思想政治工作。组织55个单位党委书记围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做专题辅导课,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三是维护群众利益。坚持哪里有需求,思想政治工作就推进到哪里,探索实践机关部门和基层一线党支部对口包保的“一人一支部”联系机制,帮助解决现场“卡脖子”、职工急难愁盼、思想政治工作打不开局面等问题,覆盖宁西线、瓦日线、焦柳线等6个地区和车机工电辆及非运输企业8个系统20个单位。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建立办实事清单和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纳入每月党委书记专题会和督办事项,通过上下联动逐步解决繁忙作业时段餐饮质量提升、偏远站区住宿条件改善、出行道路硬化等诉求,以解决现实问题带动解决思想问题,凝聚起奋力推动安全高效和谐美丽郑铁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

 

 

六个层面提升基层事业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石家庄鹿泉区网络舆情高致国

(2023年8月3日)

 

摘要:在朝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道路上,基层事业单位肩负着稳定基层,凝聚民心的使命。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导向与指引,确保基层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能否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新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是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文章对基层事业单位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做了简要分析,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工作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基层事业单位思政工作水平与质量、提升职工思想境界、优化工作方式、发挥基层事业单位服务职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全面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及其本质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让基层事业单位所有人员都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明确其本质,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重要价值之所在,促进事业单位服务职能得到更好履行。事业单位本身要从过去的思政观念中解放出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业务思政双管齐下”。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系统、全面改革。这一政策与事业单位的改革密切相关,然而,事业单位的组织改革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些人的利益,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应深入解读这一政策,了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基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

基层事业单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环节。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和业务工作联系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业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促进事业单位良性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发展。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既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投入,又要重视信息反馈,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符合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分析研究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强化职业规划,确定人才成长目标,架起人才成长桥梁。

 

 

三、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

要想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对基层事业单位的推动作用,就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事业单位的工作任务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价值。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以整体工作目标与工作要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单位职工的工作热情,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在事业单位干部中树立典范,激励干部主动学习优秀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经验。基层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不仅是基层工作人员还包括基层管理人员,唯有管理人员才能抓住大局,职工落实细节、单位上下齐抓共管,才能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相关制度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一的内容,其有很强的系统性,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机制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要重视去行政化思想的贯彻,提高效率,实行责任制度,把责任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使其具有更加强烈的工作动力。要破解这一难题,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升单位职工的职业使命感与职业荣誉感,使其从内心认同自身工作的重要价值。让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更强说服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五、引进多元化手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基层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表现较为复杂和多元。就其本质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针对人,其基本任务是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全面提高人们的素质。仅仅依靠过去说教式的工作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采取全新的工作方法,融合全新的工作内容,运用多元手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单位领导干部及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深刻领会创新对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完全摈弃过去片面说教式工作方式。

六、提高职工整体内在素养与技能

基层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全面提高职工内在素养与业务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职工总体状况而言,一些职工文化水平较低,业务技能不娴熟,无法满足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对基层事业单位而言,提高职工内在素养与业务技能,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与服务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从职工知识储备、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等几个角度出发,将其现实需要与今后发展相结合,注重工作方法、工作形式创新,营造发展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同时还应重视制定适合事业单位职工发展状况的职工成长规划,

 

 

并经常开展文化教育、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

七、结语

总之,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这就要求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必须要仔细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蕴含的价值,发挥其在整个事业单位工作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并积极革新服务方法与理念,以此来推动事业单位朝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

 

 

 

 

 

 

 

 


 

 

论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中共稷县委李琦

(2023年11月2日)

 

摘要: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随着党的理论创新的不断深入,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创新发展。本文从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出发,阐述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目前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创新思路和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求。

三、创新方法

四、结语

 

 

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提高培养党员干部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文对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实践中,创新是必须的,各级党校要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为党员干部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探究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

江苏省城市人事考试中心顾恺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不仅会对单位政治引导功能产生影响,还决定着事业单位社会服务功能的作用。因此,如何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是新时期事业单位必须重点解决和处理的一项核心问题。为此,要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提出的关于党建工作的最新要求,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核心地位,并在这一基础上优化工作开展模式,以助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实施。

一、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概述

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简称,是党为保证与维护党的先进性、实现高效执政而开展的一系列自我改善活动。广义上,党建包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作风与组织建设,以及贯穿在当中的反腐败斗争、制度建设等;狭义上,包括围绕党的建设而组织展开的一系列党内管理活动,如党员选举、“三会一课”等。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其始终贯穿于党建工作当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启发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纠正人们的错误立场和错误认识,让人们确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及思想意识[1]。

二、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一)有利于事业单位稳步、长期发展

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时期,可以借助党组织的监管功能约束事业单位决策,建立完整、健全的管理体系,及时指出事业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举措解决和处理问题。一方面,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下,可以在单位内部不断巩固党的领导地位,让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进而指明单位实际发展方向,逐步拓展与丰富单位发展空间,保证单位能够稳步、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单位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保证单位稳定、长期发展成为重要任务[2]。对此,可借助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以政策为核心,做好规划与部署工作,为单位各项工作落实构建良好环境。

 

 

(二)有利于提高单位整体素质

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内容为:利用系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理想、道德与精神等教育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一方面,可以增强上下级员工之间的联系,帮助员工与领导之间形成信任关系,助推指令的实施和传达,并且形成一个整体、良好的凝聚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员工提供经验指导,让员工激活自身主观能动性,提升困境处理信心,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始终维持积极状态,实现自我创新与优化,进而为优化事业单位整体环境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3]。

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有一定欠缺

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除了文件的传达、制定,更重要的是需要各级事业单位认真、全面履行,执行好上级部门的工作规划和部署。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旧存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如工作责任并未完全落实到个人、工作履行不到位等。归根究底,一方面是因为业务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或者疲于应付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功能作用未能发挥,并未形成借助党建工作指引各项工作、利用日常工作助推党建工作开展的良性循环[4]。

(二)党建活动吸引力不足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主要是借助会议学习、交流等模式开展,容易给员工与群众带来应付交差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且会议内容理论性较强、乏味枯燥,与实际生活、工作不相符,难以获取显著的教育功能。同时,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期,缺乏科学合理规划及针对性的方案,所有党员干部及层级员工都使用一套方案,无法形成一套有效、闭环的工作模式。

四、加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对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教育力度

要充分意识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党建工作环境和氛围。一方面,重点宣传与普及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实施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例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每年开展2至3次的党员教育课程,表彰表现突出的党员,同时引领优秀党员成为先锋模范,为其他党员做事和行动做示范[5]。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实施思想

 

 

政治汇报活动,在活动上既要表扬党员干部,也要让表现不够优异的党员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严格优化自身、改正不足。

(二)完善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

为助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落实,需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一是深入落实党建工作的领导制度,形成问题决策处理机制,配齐党务工作者,广泛收集与听取群众建议,精准展开决策研究,保证工作效果与质量[6]。二是完善党政同责机制,不断提升事业单位领导对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注、重视程度,事业单位内部党组织书记需用党建工作统筹引领发展格局、业务工作,调动单位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核心位置,与日常工作同推进、同部署,保证核心责任链条“一环不送”。

(三)创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改善工作形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明确意识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和研究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优化和创新工作模式。

 

 

中不仅包括前期线上活动公告传递、中期活动内容讲解描述、党员活动签到,还包含后期活动信息反馈,上传模式也可打破文字局限性,引入视频、图片等各类模式。且需构建专属互动交流区域,让党员对组织开展的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活动进行评分、评价。拥有管理权的党委只需登录相应的账号,就可浏览下属各个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完成情况,强化对各个部门的指导与管理。智慧党建系统也可要求各个支委“每个教育宣传工作”留下痕迹,展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流程、效果及质量评价。

(四)做好党建品牌构建,提升品牌影响力

各个事业单位可依托本部门发展特征寻找和探索符合自身情况、需求的党建形式,构建专属于自身的党建品牌,助推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从“单一建设”转变为“品牌建设”。一是品牌构建必须要以常规、单一的党建工作为依托,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优势特征为立足点,在完善基本活动、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阵地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总结优化、精准提炼党建工作做法经验及全新成效,树立良好的党建品牌意识,创设一个影响力较强的党建品牌。二是始终坚持使用党建品牌标准指导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衡量评估工作成效,从重视工作过程朝突破时效进行转变,获取员工认同感及赞同感,为事业单位党员工作增添活力和生机。三是不断强化对本单位党建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树典型、立标杆”的模式,让党建品牌可以在同系统中获取认可,有利于树立良好的集体形象及外在现象,促进本单位日常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五)优化党建工作氛围,坚持以思想政治建设引领事业单位发展

在事业单位内要想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领导功能,必须坚持以政治引导事业单位发展,深入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制,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一是树立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事业单位全局工作、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落实,把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事业单位整体发展规划,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贯穿于事业单位工作的全过程。二是深入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头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坚决、深刻落实党建工作机制;严格、深入落实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职责与义务,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的党建专题活动、专题会议,亲自梳理、改善支部工作,及时把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状况,紧抓党建工作助推单位全面、长远发展。此外,要把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和事业

 

 

单位日常工作进行有机整合,单位党建工作人员应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掌握党建工作与单位日常工作的交叉点,针对每一个阶段工作重心、重点及实际偏向性,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并围绕近期核心业务合理实施党建工作,借助党建工作助推核心业务开展,实现实践与理论有机整合的目标。

(六)健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内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评价难度相对较大,难以实现量化,评价具备的功能作用无法稳定发挥。对此,在新时期,为客观、合理、公平、公正地评价党员干部日常的思想政治表现,必须要形成与梳理一套量化、专属的评价机制,一是把党员干预个人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活动参与当作是其日常表现的最主要评价标准,在季度考核评价、年度考核评价、自主评价、互相评价等各个环节中落实。二是借助线上线下考察模式考核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并把考核结果与职工切实利益挂钩,让员工的参与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升。此外,主管工作人员还可研究分析实际考核结构,针对考核当中存在的各类易错点,制定优化和改善举措。

(七)优化党建工作队伍,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为助推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必须要重点关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党建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与水平。一是党委要重点关注党建工作人员的选拔,结合工作原则及制度要求做好用人、选人工作,将高水平人才安排至专属的部门,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提供人员保障。二是定期针对现有党建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引领党建工作人员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政策,用知识武装党建工作人员的头脑,为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稳定、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为单位顺利开展其他工作奠定基础,需对其进行重点关注,明确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实施重要性,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形式,构建完善的党建品牌,优化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评价体系,创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党建工作团队,为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落实提供力量保证。

 

 

新时代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与反思

南宁市安局经济文化保支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后,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政治素养、执法能力和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生命线[1]。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公安工作的顺利完成,引导和促进广大民警认同与接受党的思想理论、政治取向和政策主张,最大限度地发挥民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而在公安队伍内部所展开的政治宣传、思想教育和思想转化等工作的总称”[2]。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面临着新机遇、新情况和新问题,更是面临着更新、更复杂、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让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适应新的时代环境,特别是如何主动对接新时代新要求,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迎接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任务,实质性提高基层公安民警的执法水平、服务意识和法治素养,是公安机关、政工干部和所有基层民警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新时代为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命题

(一)新时代为公安基层思政工作创造了新机遇

在传统公安思政工作模式下,由于受教育的资源有限性和学习方式的单一性限制,公安基层民警接受思政教育多存在被动性,且许多思政工作过程伴随着较多施教者的主观态度,难以做到公正客观的判断,很难适应新时代下个性化思政教育需求,导致思政工作效果不甚理想。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相互促进,各种思政网络课程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兴起,为公安基层思政工作方法的转变提供了技术加持,拓宽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在许多地方,很多公安机关推动并建成了公安思政教育资源平台,为基层公安民警提供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个性化思政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实现了由点到面、由静变动、由量到质的飞跃,在技术上既能实现线下的完美展现,又能实现线上的多种交互教学,生动性和表现力得到显著提高。资源的内容选择既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又符合基层民警个性化精神需求,极大地满足了公安基层多元化学习需求,形成了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的局面,基层公安民警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增强,有效提升了基层公安民警在公

 

 

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参与度。这些新时代的技术优势,为传统思政教育主客体弱化关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开启了公安基层思政工作主客体交互关系的新局面,实现把思政理论转换为日常行为引导,让思政工作更具生活化和亲和力,提升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3]。

(二)新时代下公安基层思政工作面临着新挑战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传统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改革速度难以跟上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其一,部分政工干部思想意识转换不到位,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足,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政工作方法,忽视了广大民警对新媒体技术的需求。故对思政工作者而言,如何积极主动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公安基层思政工作的新手段、新方法,把握思政教育话语权,把挑战转变为机遇,是目前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二,在互联网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公安机关面对庞大复杂的信息传播,其中一些不当言论和信息会对广大群众产生不良影响,诸如工作无用论、金钱至上等错误的价值观念,无疑会影响公安民警自身思想状态的稳定。而面对如此庞大和快速的信息传播,思政工作者很难进行准确地筛选和鉴别,一些错误信息极易影响公安民警心理状态,从而影响思政工作的开展和成效。其三,自媒体环境下,公众可借助新媒体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实现直接且迅速的交流。在部分民警执法办案过程中,一些围观群众会在周边进行拍摄,其中不乏别有用心者刻意对视频进行加工,如对事件的关键部分进行删除或剪辑,隐瞒事情真相,刻意对人民警察形象进行诋毁,严重损害民警执法权威和执法积极性[4]。尽管自身的执法合法合规,但部分民警惮于舆论压力而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畏手畏脚,甚至不敢执法的现象,叠加日益繁重的执法任务,思想负担较重是当前不少基层民警的共同感受。

(三)新时代给公安基层思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新时代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公安工作走什么路、向着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具有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引新时代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5]。在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各地公安机关要坚持政治建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推动新时代公安基层建设改革创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切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四个铁一般”的公安队伍。

其次,新时代公安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队伍建设成功的关键。虽然新时代带来了许多新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公安机关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牛鼻子”不动摇。为此,我们应当精准把握新时代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加强公安基层民警理想信念、人文情怀、法治素养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提升基层民警职业操守,以人文关怀提升理想信念和执法素养,以积极应对新时代的变化和挑战。

最后,必须牢牢掌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的领导权和主动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安全和舆论形势,公安基层思政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敢于和善于同一切不良思潮和行为做斗争。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业务工作相结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地主动开展工作。

二、我国当前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思政工作方式机械滞后

在许多基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看来,思政工作不过是通过理论宣讲、传达文件精神、观看警示教育视频、撰写心得体会、组织红色游学等传统方式即可完成,至于这些方式的效果如何则较少思考和关注。如在思政工作内容上,偏重政治引领和理论宣讲,却忽视了对民警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想信念教育不足,部分思政活动流于形式,政治理论学习、民警工作实践与个人需求结合不紧密等情况。而在思政工作方式上,教育教学方式机械滞后,创新性和灵活性不足则是主要问题。例如,不少基层公安思政工作仍然以“领导说教”“填鸭灌输”式地单向度说教为主,局限于会议传达和宣读文件精神等简单划一的教育模式,思政工作形式缺乏多样性、文化性、生动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事实上,这些陈旧的方式方法未能从当地公安机关的实际情况出发,较少开展符合当前基层民警需求与时代特征的德育教育和心里干预等活动,难以有效激发民警的学习需求和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新时代的新情势下,

 

 

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既要与时俱进,紧扣新时代,又要有的放矢,紧扣基层公安民警现实状态和实际需求,将思想引领、政治学习、作风改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警营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相结合,切实将基层公安民警思政工作落地做实。

(二)思政工作体制机制有待优化完善

长期以来,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已形成了一套稳固的机制体制,如果说部分制度是适合当时社会背景和实际情况的话,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其中一些运行机制的不适应性则逐渐开始显现。首先,思政工作职责体制执行不到位。当前,各地公安机关基层所队设置有政委或指导员专门(主要)负责思想政治工作,这是传统而普遍的做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警力不足等因素制约,政委或教导员的工作重心不得不转向业务工作,导致其日常工作主要不是关注单位民警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如何,而更多的是抓获了多少犯罪嫌疑人和破了多少起案件。实际上,在不少基层派出所或执法大队,教导员经常要带队出警到一线解决矛盾纠纷和查办案件,这些业务工作严重挤占了他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机制不完善。随着法治公安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国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对执法质量,立案破案等业务的考核日趋严格,但对思想政治工作却鲜见考核标准和方法,实践中,各地大多只是关注文件学习、会议次数、宣传报道等形成上可见的内容,这就容易造成基层民警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做“表面功夫”,甚至“应付了事”,可以说,缺失科学的考核机制是目前公安基层思政工作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后,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反馈机制。在简单机械的教育方式下,基层思政工作往往只注重完成任务而忽略了收集、分析和整理民警对思政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基层民警的学习需求、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关注不够,这便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不甚理想的同时,也因反馈机制的不足而难以为后续思政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决策参考[6]。

(三)部分基层民警对思政工作认识存在偏差

自我国步入转型期以来,尤其是在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中的利益冲突和思想观念碰撞日益显现,叠加西方势力不断加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的渗透,少数基层公安民警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一些事物和现象的认知发生偏差。如在多元思潮的冲击与影响下,个人对物质的追求与对金钱的崇拜被无限放大,社会思潮领域的消极因素与负面效应对

 

 

基层民警的思想观念造成冲击,少数基层民警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宗旨意识逐渐淡化,价值观念出现错位,产生了“唯钱至亲,唯利至上”等错误思想。在各种错误观念的冲击和影响下,少数基层民警甚至个别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重视,导致基层民警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性开始降低。事实上,公安基层思政工作仅仅依靠政工干部推动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基层民警的广泛参与、主动融入以及与政工干部之间的良性互动。公安基层思政工作的目标是以基层民警为对象,解决基层民警工作生活中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以提高其思想觉悟。实践中,基层民警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知会受到民警对“权利与权力”“人治与法治”“个人与社会”等关系认识的影响,进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基层民警如果不能对上述关系形成正确认知,就极易走入将思想政治工作当作是精神控制和外在约束的误区之中,甚至会滋生出抵触和逆反的心理,从而最终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四)少数基层政工干部工作能力不适岗

政工干部是公安基层思政工作的主力军,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专业的知识结构、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是政工干部做好思政工作的基本要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政工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将直接影响公安基层思政工作的效果。但在具体实践中,公安基层政工干部队伍素质良荞不齐,队伍存在着人才空档和断层,如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心态僵化、调动频繁等现象,存在部分干部工作能力不适岗的情况:一是思维方式禁锢、缺乏创新精神。部分政工干部习惯于沿袭传统的“上传下达”工作方式,机械理解上级指示或文件精神,不能将上级要求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展工作,工作缺乏创新,不接地气,造成部分思政工作存在着“大、虚、空”现象。二是知识储备不足、能力素养不高。政工干部应当是公安队伍中政治立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发展最新成果、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公安学、法学等各公安工作相关学科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干能力的群体。但实践中,各地公安基层政工干部距离上述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如开展工作主要靠基层执法实践经验,感性因素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较少思考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导致部分工作缺乏解释力和说服力;部分政工干部文化层次不高,知识储备不足,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不强,习惯以个人喜好或主观判断替代科学与人文规律。三是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态度傲慢。一些公安基层政工干部不注重探求工作方法、不讲究艺术技巧,开展工作的方法简单粗暴,如“布置上面精神多,联系实际安排少;呆板的、

 

 

填鸭式的政治教育多,启发式的、寓教于乐的、陶冶性情的方式方法少;家族式说教多,民主讨论少”[7],这样不但无法解决基层民警的思想问题,而且极易拉大基层民警与政工干部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部分政工干部习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开展思政工作,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上级对下级的教育”,习惯以“教育者”的身份训斥基层干警,不讲究以德服人,缺乏与民警之间的平等沟通交流[8]。

三、新时代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思考

2017年1月,公安部政治部印发《全国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规范》[9],将思想政治工作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法治的方式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以确保党对公安机关绝对领导和公安队伍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立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高质量成果,务必始终保持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作风,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发展。

(一)健全公安基层思政工作长效运行机制

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10]。新时代新形势下,公安基层思政工作的环境、对象、任务和方式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加强公安基层思政工作,提高基层公安队伍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急需健全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长效运行机制。一是要健全基层思政工作领导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落实业务工作和思政工作双层责任目标。实行领导干部思政工作问责制,从制度和监督上督促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抓好公安基层思政工作,依托政工骨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团骨干齐抓共管,广大基层民警共同参加,以政委、教导员、政工干部为龙头,机关各部门和基层所队以上领导齐心协力,既分工又协作、一岗双责”的大政工格局。二是准确把握思政工作和工作思政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将思政工作融入到业务工作之中,相互促进、同向发力。具体而言,公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结合各警种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开展,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新时代公安运行机制不断变革,一个基层民警的综合素质不单单是要有熟练的警务技能,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这是服务人民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只有把思政工作和工作思政相结合,才能找准执法和服务的方向,进而实现思政工作的“精准施教”。三是构建公安基层思政“一体化”运行机制,把公安基层思政工作目标纳入到各项公安工作的目标体系中。探讨进一步完善思政工作

 

 

管理与考核制度,构建激励机制,发挥动力机制效用。科学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是提高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和战斗力的有效方法,为此,应根据新时代新形势的思政工作要求,在基层民警的录用、晋升和考核上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对思政工作扎实者予以奖励,对思想懈怠、懒散怠工者给予惩罚,并注重在执法实践中树立榜样和典范,推先创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如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我是领导我带头”活动,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公安基层思政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新时代警营文化建设

警营文化是在警察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带有警察独特风格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工作理念、文化环境等综合体现,其在培养民警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和主体意识、形象意识,增强公安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以及建设公安思政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应当重视警营文化建设,探索构建本地实际的警营文化制度机制。政工干部要发挥职能优势,成为推动警营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积极引导基层民警广泛参入,让文化元素融入到基层公安工作中,助力提升民警业务能力,减轻其工作压力。一是要做好警营文化建设规划,结合本地特点,整体科学筹划,在提炼警察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区别对待不同警种和部门,弘扬基层公安正气,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激励作用。二是要注重警营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警营文化要从基层来,回到基层中去,所以警营文化人才要发挥专职政工和民警自身的积极作用,构建人才建设机制,树立“文化育警,文化强警”理念,以文化渲染并纯洁基层民警的政治思想,提高业务能力,让基层民警感受到警营文化的魅力,积极自愿参与到警营文化建设中去。三是要丰富警营文化新载体,创建警营文化新高地,构建“学(学习)—(创新)—宣(宣传)—督(督导)

—练(全警大练兵)—聚(聚警心)—暖(暖警心)”的警营文化格局。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注重灵活性和实效性,如举办列入思政工作计划的文艺活动、主题参观、读书、走红路、诗朗诵,或是建设警察文化长廊、文化馆等,创建彰显警情、警趣、警心的警营文化阵地,争取打造一批独具警察职业特色的文化品牌。

(三)创新新时代公安基层思政工作方式方法

针对前述的公安基层思政工作方式机械滞后等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方法予以改进完善。一是注重思政工作主客体互动,提高工作实效性。各地各级政工

 

 

干部要打破传统的单向灌输工作方式,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变化,结合基层公安民警的合理诉求和自身特点,注重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工作方法,充分调动基层民警的参与意识,将自上而下的宣讲与自下而上的表达相结合,良性互动,提高思政工作实效性。二是创新思政工作方法。首先,在互联网时代,在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前提下,自媒体和网络平台既可以用于基层民警表达个人观点或发表评论,也可以宣传政策法规和评论实事动态,还可以发布基层民警动态和宣传好人好事,成为基层民警的“指尖上的阵地”,有效扩大基层民警的思政工作覆盖面,增强公安基层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其次,各地可探索拓展基层民警继续教育形式,如在入警培训、警衔晋升和业务培训中,加强思政教育课程比重,可探索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或地方党校的专家学者,让基层民警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思政培训产生更直接和可感知的效果。再次,为有效化解基层民警因实施抓捕、抢险救灾、不实投诉、事业不顺或家庭纠纷等引起的心理压力,各地可按照专业要求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由警队内部具有心理咨询资质或相同经历的老民警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必要时也可聘请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生开展定期的心理诊疗服务,同时要注意相关工作的隐秘性需求。最后,基层思政工作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各地基层公安机关可根据工作实际,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尤其注重向基层民警倾斜选树来自其身边的模范代表,这样能够更好激发其同理心,从而引领基层民警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最终实现思政工作预期目标。

(四)强化公安基层政工队伍建设

公安基层政工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是基层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应当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公安基层政工干部职业规划,完善政工队伍管理机制。具体而言,一是需要完善基层政工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的职责、任务、权限、奖惩等内容;二是优化完善基层政工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让评价考核机制成为既是对工作的要求,也是培养后备政工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基层政工干部流动机制,拓宽流通渠道和方式,保持队伍干劲和活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基层公安政工干部培训力度,培养好政工干部的“三种能力”。所谓“三种能力”,具体是指:一是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学习,用强大的理论武装基层公安政工队伍,以更好地把握、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政工业务培训,使其能够根据工作对象的特点,将思政工作精

 

 

准融入到业务工作中去。三是常态化地开展综合性培训,提升政工干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能力,提高其利用新媒体等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工作水平,使其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的基础,也是队伍建设的保证,是公安队伍勇毅前行的动力源泉,是强警之路的有力保障。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贯穿公安工作始终,又要融入公安民警的头脑、血液、骨髓和灵魂中。铸就“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队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远。加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应重点从基层抓起,要全面抓、抓全面,久久为功,日日做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各级公安机关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书写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雄伟篇章。

 

 

新时代加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于北京市延庆区的调查

邓国军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强化共同奋斗的政治引领。”①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首要工作,是增进共识、凝聚人心、团结力量的重要手段。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大、分布广,加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北京市延庆区的党外知识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社会观察等方式,分析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试图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探讨如何加强新时代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

一、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概述

了解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情况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为全面把握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状况,课题组从五个维度进行调查。一是政治认同,侧重了解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制度认知情况;二是理论认同,侧重了解党外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情况;三是道路认同,侧重了解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国家改革认知情况;四是价值认同,侧重了解党外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西方“普世价值”认知情况;五是身份认同,侧重了解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作用发挥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课题组一方面动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填写问卷,共回收3384份有效问卷;一方面与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统战干部进行座谈。从调研情况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态度与党的主流思想相一致,积极健康向上,高度认同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在基层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政治认同:基层党外知识分子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度赞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但对新时代重要政治成果缺乏充分了解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课题组调查考察了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度,在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时,91.58%的人选择非常赞同,8.3%的人选择赞同。座谈过程中,党外知识分子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中国必须要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回答您是否认同“十八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时,91.18%的人选择非常赞同,8.75%的人选择赞同,不太赞同的为0.12%,很不赞同的为0.03%。在回答“十八大以来,您感觉到党和国家事业发生最显著的变化有哪些时”,选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频率最高,达到92.26%,其他选择依次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83.87%)、法治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82.83%)、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提升(81.41%)、党的领导全面加强(76.8%)、反腐败斗争(74.11%)、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67.58%)。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党外知识分子发自内心认同党的领导,认可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党在应对困难挑战,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高度认可。与此同时,党外知识分子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自我革新能力。在回答是否认同“中国共产党能够通过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律”时,选择非常赞同的为71.66%,选择赞同的为26.95%,不赞同的为1.36%,很不赞同的为0.03%。

在关于“您是否了解‘两个确立’具体内容”调查时,54.28%的人非常了解,30.17%的人了解,11.35%的人听说过,4.2%的人不了解。这一结果说明还有极少数党外知识分子对十八大以来党的最重要政治成果“两个确立”不够了解。通过分析发现,群众对“两个确立”不了解的比例明显高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群众、无党派、民主党派不了解“两个确立”的比例分别是4.41%、2.15%、1.24%。专科学历的党外知识分子对“两个确立”不了解的人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层次的党外知识分子对“两个确立”的具体内容不了解的比例分别是7.87%、3.33%、3.4%。

(二)理论认同:基层党外知识分子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肯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存在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了解不深刻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党外知识分子对此比较认同。在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为什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时,73.07%的人选择非常认同,24.5%的人选择认同。党外知识分子高度肯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回答是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时,90.43%的党外知识分子选择非常赞同,9.82%的党外知识分子选择赞同。但是在回答“您是否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选择非常了解、了解、听说过、不了解的比例分别是55.79%、30.23%、10.52%、3.46%。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还有少数党外知识分子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内容了解不深不透,浮于表面,对具体内容还不是非常了解。

(三)道路认同:基层党外知识分子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但也存在认识偏差问题

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在回答是否认同“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时,84.9%的党外知识分子选择非常赞同,14.92%的人选择赞同。基层党外知识分子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了人民的价值追求、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在回答是否赞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时,84.43%的基层党外知识分子选择非常赞同,15.34%的人选择赞同。绝大多数基层党外知识分子认为中国应该走自己道路,不能照搬西方发展道路。

但是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和未来发展走向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少数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认识不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未来发展走向存在一些疑问,个别基层党外知识分子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本质区别,甚至有的还认为中国改革是要对标西方,向西方看齐。在回答是否赞同“有人认为中国改革要向西方价值观念靠拢,您认同吗?”11.58%的党外知识分子选择非常赞同,7.45%的人选择赞同,44.62%的人选择不赞同,36.35%的人选择很不赞同。从数据看出,少数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有偏差,存在模糊性认识问题。

(四)价值认同:基层党外知识分子认同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熟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依然受西方“普世价值”迷惑

 

 

绝大多数基层党外知识分子认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在回答“您是否认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时,78.49%的人选择非常认同,20.92%的人选择认同。只有0.12%的极少数基层党外知识分子选择不认同。与此同时,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熟悉,在回答“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75.68%的人选择非常了解,21.75%的人选择了解,选择听说过、不了解的比例分别是2.19%、0.38%。进一步分析发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听说过、不了解,不认同全人类共同价值提法的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面貌都是群众。

部分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对西方“普世价值”存在错误认识,少数基层党外知识分子不能正确认识西方“普世价值”的本质,不能把西方“普世价值”标榜的“自由、民主、平等”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自由、民主、公正加以区分。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在回答是否认同“西方的‘普世价值’”时,10.14%的人选择非常认同,10.76%的人选择认同,48.23%的人选择不认同,30.88%选择坚决反对。在回答“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普世价值对您的行为有影响吗?”10.79%的人选择影响很大,20.36%的人选择较小影响,7.71%的人选择不知道,61.14%的人选择没有影响。

(五)身份认同: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关注时政热点,具有理性意识,但参政议政的愿望不够强烈,更多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对其自身群体作用发挥比较肯定,认为本群体思想活跃,敢于担当,有技术和能力,为单位和地区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在回答“您认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对单位和地区作用发挥如何?”时,61.11%的人选择非常大,是重要力量。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关注时政热点,比较关心与个人相关的热点问题。86.94%的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关注时政,12.23%的人偶尔关注,只有0.83%的人不关注。关注领域排在前列的主要是教育改革(78.4%)、医疗改革(69.71%)、国际形势(67.14%)、住房问题(63.03%)、反腐败(59.99%)、生态环境(58.27%)、经济发展(54.17%)、社会治理(47.96%)、乡村振兴(43.82%)。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比较理性,能够理性处理社会上不同观点言论,93.62%的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对过激言论、时评观点能够理性看待。

基层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愿意并不是非常强烈。在回答“您是否愿意参政议政”时,26.86%的人选择非常愿意,40.99%的人选择愿意,20.51%的人选择不愿意,11.64%的人选择无所谓。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对价值追求更加关注

 

 

个人价值,在回答“下列体现个人价值追求选项中最符合您的真实想法的有哪些?”时,有96.63%的人选择工作稳定、生活幸福,84.57%的人选择了精神富足、实现自我,74%的人选择了为民服务、为国争光,47.78%的人选择行业专业、事业成功,24.67%的人选择成为有钱人,24.65%的人选择成为有权人。

二、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基层单位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地方和单位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只抓业务不抓思想,甚至以物质刺激代替政治引导;有的虽然也做思想工作,但只是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没有什么实效。”①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中温下冷”现象,区级对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比较重视,但乡镇街道,包括职能部门,对此项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存在应付了事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对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足,认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可有可无,不是“硬指标”“硬任务”,只要“不出事”,就“没大事”,认为没有必要下功夫、花大精力去做这项工作。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只要做好个别少数人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全覆盖的工作。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知识丰富、专业强,思想价值观念已经形成,没有必要对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开展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在平时集体学习和专题教育中把党外知识分子纳入就可以了,过多对党外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对党外知识分子不信任、不尊重。

(二)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不顺

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机制未建立,统战部门、宣传部门、职能部门、行业协会、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各负其责、协同做好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未建立,没有对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存在重体制内的、轻体制外的,重有政治安排的、轻普通人士的现象。没有建立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信息共享和通报机制,各单位对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不熟悉、思想政治整体情况不了解。数据显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不了解统战部门相关政策。在回答“您是否了解区统战部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政策和活动”时,37.85%的人选择不了解,35.28%的人选择了解,26.86%选择非了解。没有建立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监督考核机制,对基层单位是否开展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约束。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培

 

 

训使用机制不健全,对体制内的党外知识分子关注多,体制外的党外知识分子关注少、培训教育少。

(三)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

对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供给质量不高,不能针对基层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困惑、有效需求开展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专题性的理论教育缺乏系统性的设计,主题不明显,内容重复。集中理论学习存在形式主义、参观考察缺乏有效引导、实践调研流于形式、时事政策报告照本宣科,集中培训存在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现象,导致有需要的没有机会接受理论教育、思想引导。忽视基层党外知识分子的合理诉求和个性特征,不能结合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特别是对影响力大、思想执拗的人缺乏有效办法,使得一些基层党外知识分子反感思想政治工作。

(四)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多

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虚活多、实功少,方法陈旧,创新不足。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理论学习,往往是以传达会议文件精神、通报相关情况代替专题学习,有的甚至以业务学习代替理论教育。对体制外党外知识分子没有有效组织起来,没有找到开展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办法。一些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能力不高,责任心不足,对基层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情况不了解,不知道如何进行思想引导,简单以行政命令代替思想引导,不善于谈心谈话,忽视情感沟通交流。一些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政策不熟悉,怕出政治问题,就装聋作哑、不闻不问,甚至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加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一)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①加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推动构建体系健全、权责明确的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

 

 

组织协调职能,宣传部门要利用好宣传机构做好整体舆论宣传,乡镇(街道)、部门党委(党组)履行好主体责任,加强对本单位本领域基层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民主党派、行业协会、社会团体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组织,要提高政治意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共识教育等方面知识学习教育,做实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坚持分类施策,提高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党外知识分子队伍构成更加多样,需要针对不同特点分类施策。”①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多、呈现大众化趋势,分布广、职业种类多、身份具有交叉性。既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有加入民主党派的,也有未加入任何党派和组织的;有出国留学的,也有未出国留学的;有有宗教信仰的,也有无宗教信仰的;有在传统职业领域的,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也有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如律师、会计师、自由职业者等。因此,对不同身份背景和行业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要分类施策,灵活运用相关政策,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但也是有办法的。首先要把他们组织起来,要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社团组织的作用,比如建立律师协会、房产中介协会、会计师协会、商会等,探索建立新的社会阶层组织活动载体,建立其组织活动空间,打造品牌活动,使其能参与其中。其次要抓住关键代表,做好重点代表人士的工作,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从而达到自我组织、自我教育效果。

(三)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做好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是统战工作的主要内容。”②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因此,要坚持正确导向,用科学理论体系武装人。

 

 

的教材,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四史”教育,使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深刻认识到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针对社会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现象,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有理有据地反驳。加强形势政策教育,使党外知识分子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国情和世情,认识到党的方针政策的科学性,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热情。

(四)坚持守正创新,提高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精准性

加强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针对基层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提高基层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性。

①引导基层党外知识分子通过合适的渠道参政议政。善于在民主协商中,平等相待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在新征程上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建设能力

全国人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

(2023年10月31日)

 

宣传思想工作是民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长期坚持的专门工作。1952年以来,民进中央共召开了8次全国性的宣传工作会议,制定了8个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性文件、2个条例和10个配套规定。过去五年,民进各级组织、广大会员和机关干部为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新的贡献,取得了新的成绩。

思想政治建设是民进自身建设的核心任务。进入新时代,民进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精神,民进十三大将会章中的“思想建设”修改为“思想政治建设”,更加突出了思想建设的政治要求。按照民进十三大部署,为了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结合主题教育,深化政治交接,民进中央召开本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我就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全会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内容。要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要掌握其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和主要内容、科学体系,以及最新重要论述,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体现学习宣传贯彻的实际成效;要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成就、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要及时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民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二是全面把握思想政治建设的要求和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突出思想建设的政治要求,立足新时代,巩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牢牢把握“学思想、强根基”的要求,深入推进主题教育;要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精神,坚持推进加强理论武装、巩固政治共识、强化思想引导、用好网络手段四大重点任务;要贯彻民进章程、条例、规定和规范性文件,以学习教育为先导,全面推进理论研究、会

 

 

史工作、新闻宣传、舆情工作、平台建设与管理等宣传思想各项工作,提高全会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要积极应对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各种挑战,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工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发挥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作用。思想政治建设既是民进自身建设的核心,也是履职尽责的引领。要在自身建设中坚持立足全局、协同推进,把政治学习教育放在各方面工作的首位,把好政治关,坚持在正道上行,形成合力,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中严格掌握政治标准、政治取向、政治素养和政治纪律;要在履职能力建设和发挥履职作用中坚持立会为公、双向发力,为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建言献策、凝心聚力,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定位和作用。

四是提高学习教育水平。学习教育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首要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教育,提升自我教育能力。要更好发挥主题教育的主线作用,贯彻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统筹开展各类辅导、培训、会议和学习教育基地、会史教育基地等学习教育活动,融合重大时政、庆祝、纪念等内容,丰富学习教育形式,使集体学习更加充分,使个人自学更加自觉,形成广泛多样的教育活动,大兴学习之风;(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要倡导求真务实的学风文风会风,把握学习的目的,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面临的问题,广泛开展宣传和交流,在深入研讨和充分表达中检验学习水平、促进认识提高。

五是加强理论研究和会史工作。理论和历史是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宣传工作的重要支撑。要坚持围绕参政党建设理论,结合参政党建设的实践,发动更多会员参与理论研究工作,积累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对参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指导民进各项工作;要坚持围绕民进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不断发掘和整理会史资料,研究重大历史事件,宣传先进事迹,做好民进成立80周年的献礼和宣传工作,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理论和历史研究贡献民进智慧和力量。

六是发挥新闻宣传作用。会内媒体是民进宣传的喉舌和教育的阵地,也是展现民进思想政治建设水平的平台。要坚定政治立场,严守宣传政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确保社会效果;要严格把握宣传内容,围绕民进重要工作、学习教育和舆情工作需要,把宣传和引导作用有机结合;要加强会内宣传平台建设和管理,积极应对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提升

 

 

宣传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增进与会外媒体的联系,加强平台风险管控,改进传播方式,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整体性、吸引力和影响力。

七是提高舆情工作能力。舆情工作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高度警惕偏激言论和错误思潮对会内的影响;要加强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统筹用好社情民意信息,深入基层和会员,充分了解想法和困惑,使提升建言献策质量和防范舆情风险相互促进,提高突发舆情应急处置能力;要提升思想引导能力,发挥各级组织合力和广大会员作用,加强工作交流和能力培训,用好各种学习教育机会,区分不同性质的问题和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开展沟通、研讨、交流和宣传工作,引领和巩固思想政治共识。

八是强化组织领导责任。思想政治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根本性任务,也是民进各级组织领导班子的首要政治责任。领导班子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勤于学习政治,把握参政党建设规律,把正方向,奋发有为,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加大工作投入;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和会员思想中的问题,认真谋划,制定措施,积极推动,切实发挥引领作用;要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发挥班子集体作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密切各级组织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人士和广大会员作用,汇聚更大力量、关照更大群体,形成更大的工作格局,更好维护和促进更加广泛的共识和团结。

同志们,发挥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着力点在于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让我们奋发进取,努力提升建设能力,在新征程上取得新进步新作为。

 

 

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宿迁学院

引言

国大学生的思政状况总体上保持着向上、稳定、健康、积极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拥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奋勇向前、勇敢担当,表现出较高的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及爱国热情,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在新时期背景下,大学生却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模糊问题,例如合作意识薄弱、集体观念不足、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等问题,并且由于就业压力、课业压力及学习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因此思政教育应进行全面的革新、改进及加强,结合学生发展的新特征、新特点及新需求,全面改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及内容。高校辅导员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变革与发展中,拥有鲜明的现实价值,能够通过说服式、情感交流式及理论联系实践等教育方法塑造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及政治觉悟。因此高校应帮助辅导员开展好思政教育工作,推进思政教育工作改革。

一、辅导员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在关系

国务院在《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价值引领”融入学生教育的各环节与全过程,逐渐形成组织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教书育人的长效机制。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中的第一条与第六条,将网络思政教育、思政价值引领及思政理论教育纳入思政教育工作中。第二条是班级和党团建设,具体内容涉及服务育人与管理育人等要素。第三条的学风建设,蕴含了文化育人的内容。良好的学风与校风可以为学生营造出好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质的育人生态,弘扬并培育大学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指引、心灵的净化及灵魂的洗礼。因此辅导员开展学风建设在改进、强化思政教育工作中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还明确指出高校要在“服务”中深化思政教育工作,将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政问题”融合起来,在“实际问题”的概念界定中,教育部提到了就业指导与学生学业的问题,也提到了心理健康及贫困学生资助与扶持的问题。因此可以说辅导员职责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及职业规划等工作,都拥有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内涵,都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并且辅导员职责中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学习思政并探究思政知识与基本理论,也是做

 

 

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总体来讲,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职责是围绕大学生思政工作开展的,是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及推进学生发展的根本。辅导员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拥有鲜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二、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主阵地,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应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荣辱”“树新风”“懂礼貌”“讲文明”的楷模。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要明确自身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清晰工作开展的方向。首先是行为规范。加强行为规范是规范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学生政治觉悟的关键手段。辅导员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结合计算机网络资源,能够充分提升学生道德意识与规范意识水平。高尚的道德思想与行为规范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及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做到持之以恒,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坚守传统美德的优秀人才。其次是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项覆盖面广泛、内容深刻、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辅导员应在日常事务管理中普及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其正确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从而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责任和使命。再次是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依托,失去理想和信念就是失去了灵魂。辅导员应对大学生群体施加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信念和正确的理想,从而推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是分析思政教育效果。虽然高校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育人环境,然而在思政教育领域依旧存在诸多的不足,譬如思政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育人手段、教育观念滞后以及教育内容抽象、复杂,不容易被学生所吸收等。因此辅导员应深入分析思政教育工作效果,明确思政教育问题,制定出科学的、有效地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策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

三、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高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思潮不断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理念和思维方式。因此高校必须不断优化和更新思政教育方法,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然而由于思政教师缺乏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度理解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高。首先缺乏对学生发展趋势的分析。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标准化的教育手段、内容,通过说服式的

 

 

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但却容易部分学生所面临的思想问题及道德问题,难以得到充分地解决。其次,缺乏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亮剑”的意识。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很多辅导员都没有聚焦历史虚无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其他西方负面言论等意识形态问题,只是照本宣科地开展各类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活动,致使学生难以从生存发展的角度出发,内化并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降低西方负面言论对自身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是缺乏发展眼光。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不断成熟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到各类思想及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辅导员应结合大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但很多辅导员却缺乏此方面的重视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

(二)教育资源与时代发展相“脱节”

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时代性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特征。高校应将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教育内容与学生发展的新特征、新需求及新规律,融合起来,从而通过不断地“与时俱进”,使思政教育工作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社会转型的需求。但在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的过程中,辅导员却面临着教育资源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难题。首先是辅导员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收集时事政治、社会新闻等教育资源,不能将思政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形成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即“思政教育与社会变革、职业发展、学业成长无关”的错误理念。其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内容不能与国家政策、战略发展及文件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无法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开展各类思政教育工作,造成学生的政治素养、政治觉悟及政治敏锐性提升的速度缓慢。究其原因在于高校辅导员的思政素养不高,难以摸透各类战略规划、政府文件的政治内涵,无法从国家对思政教育工作所提的具体要求出发优化各类思政教育资源。

(三)思政教育工作的情感性不高

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关注学生,将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政问题结合起来,利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亲和力。但通过实践调查不难发现,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还缺乏温度、缺乏细腻、缺乏关怀,不能从学生生活、学生需求的层面出发,让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心灵中、头脑中及生活中。首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存在不关心学生生活,不了解学生生活习惯,不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的问题,

 

 

致使学生所存在的“情感问题”“思想问题”“道德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地解决。进而影响了辅导员开展情感教育的质量。其次,情感教育的覆盖面狭小。辅导员在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主要以“就业指导”“职业规划”为抓手,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没有渗透到日常事务处理的过程中,致使情感教育所拥有的优势不够鲜明,严重影响到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最后是缺乏对学生发展需求的关注。充分了解学生发展需求,是辅导员提高思政教育情感性的前提基础。但很多辅导员由于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导致辅导员难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提升思政教育的温度。

四、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首先,分析大学生群体的多元性特征,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大学生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复杂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容易受到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应采用分层化教育手段,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活动。其次,高校辅导员应树立“敢于对非主流意识形态‘亮剑’”的意识。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辅导员应针对学生群体普遍认同的“非主流思想”,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及手段,让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生产发展实际、社会发展趋势及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与有效性。最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政教育工作。由于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思维方式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思想特点。所以,辅导员必须从学生职业发展、专业成长的角度,规划思政教育内容,让思政教育工作能够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升教育实效。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应加强教育反思,分析并梳理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优化并改进工作机制,提升工作开展的针对性。

(二)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

首先,用事实说话。高校应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提升辅导员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收集学生所关心的社会新闻、时事政治,并将其渗透到思政教育内容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也可以选取学生生活中的生动素材,例如优秀典型、好人好事或者文化活动,让思政教育工作充满生活气息。其次,深化国家政策及战略。高校辅导员应加强与思政教师的联系,

 

 

认真研读国家政策、战略方针及各类文件,了解政策文件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思政教育内容,提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例如“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等。最后,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思政教师要灵活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规范及道德理念,明确学生所存在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时代性。简而言之,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时代性,就需要让思政教育工作与社会发展、时代发展、国家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学习、工作等角度,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进而使其积极学习思政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政治觉悟,成为有利于祖国发展建设及改革的优秀人才。

(三)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情感性

首先,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积极与学生谈心,为师生交流创造机会和场域。因为只有熟悉学生的习惯与生活,才能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找到情感交流的切入点,才能从学生个人爱好与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探究学生所存在的思想、情感、道德及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让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更自然流程,灵活自如,并且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其次辅导员应扩大情感交流的覆盖面,不仅要将情感交流与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还需要做到“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基本情况”等目标。例如将情感交流与班级工作相融合,在班级工作处理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最后明确学生的发展需求。辅导员应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从大学生普遍面临的就业问题、学业问题、情感问题及个人发展问题出发,让“情感交流”形成机制、形成体系,使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成为学生需求满足过程。进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帮助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此外,由于思政教育不是“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所以辅导员应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管理的意识,从而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

结语

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头脑中及心灵中。然而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中,辅导员应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及“情感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够深入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从而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

 

 

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路径探究

沈阳理大学宏媛

 

《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部署了辽宁经济社会发展10个方面新突破。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应着力在“实现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在塑造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背景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全体师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助力辽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要建立健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制度,做到凝心铸魂筑牢根本[1]。一方面采用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统筹计划自学、领导带头促学、交流研讨互学、谈心谈话导学、线上线下联学多种方式开展系统学习培训;另一方面注重发挥思政课宣传教育主渠道和“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形成责任清单,引领各部门协同发力,夯实制度基础。

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发挥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用激励机制凝聚教育主体力量,将学习贯彻情况纳入到年度干部考核条目中去,院系领导班子评奖评优。评选校级、院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学习标兵”“主题教育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突出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好主题教育政治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成效。

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成效。党委工作部门牵头做好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和落实,充分按照学校“三会一课”、党校

 

 

培训等形式,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讨、专题辅导。教学单位巩固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不断深挖讲授内容和形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学工部门要着力打造校级开放式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团体持续开展主题学习活动,抓在经常,融入日常。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高校完善党建制度体系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一融双高”的必经之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

《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意见》精神,准确把握高校发展的目标任务谋篇布局,党建引领促进高校五大职能作用发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组织员、辅导员等担负起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2]。将具有坚定的政治观,具备较高教学宣传能力的教师吸纳到思想政治教育干部队伍中来,积极团结凝聚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统战团体主动参与,激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动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需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因此要以学习交流为基本形式,组织业务专题培训、各单位之间的学习交流;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落脚点,引导队伍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推进业务学习、志愿服务、科研教学、示范引领,转换为学生“易吸收”的话语体系,提升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水平。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愿融”“能融”基础上,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握现实需求,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活动成果,叫响“党派我来的”,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亲和力,让师生感受融入乐趣和温度。

 

 

创新创造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引擎,也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的必要条件。“善融”是“能融”水平上的进一步拓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观能动性的现实应用,只有创新创造才能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方位”“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3]。

不同学科、专业背景、政治面貌的学生,其未来发展和成长成才需求有所不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悟力和理解侧重也有所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如对少数民族学生要侧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其形成国家观、民族观;对学生党员要引导其以“朋辈力”带领其他同学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榜样引领,近年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推进和实践中日益凸显。社区功能型党组织可依托党员活动室、党建育人空间,结合多种形式开好组织生活。同时注重发挥寝室党小组在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和培训作用,突出党建育人功能。提高社区党员服务站的利用率,引导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亮身份作示范,积极投入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学生向榜样看齐、向榜样学习。

结合高校办学精神和特色,有侧重、有专长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办学治校[4],一是整体谋划建设学习宣传教育阵地,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教学科研项目、讲座、论坛、报告等提升大学生接受度和吸收度,打好思想基础。二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以优化宿舍、公寓环境为基础,开放“交流区”“自习室”等功能,实现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育人模式。

满意度指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感评价,高校要以测评数据支撑,一方面“查缺补漏”,检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痛点”“难点”,补齐短处;另一方面优化提升,发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亮点”“光点”,

 

 

发扬长处,以数字、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教育效果,找准师生“需求点”,为优化细分群体需求提供数据支撑,切实提升学生获得感与满意度。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内容[5],要结合各类专业课程特色,纵向深挖可用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横向供给细分学生群体。具象化指在教学内容上注重贴近生活,确保理论阐释“接地气”,以图表,动画等直观方式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引入“互动式”“角色扮演”模式和理论研讨、学习小组、主题演讲等方式,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契合学生认知。

如今,高校已经从封闭式的“象牙塔”日益走向开放,时刻与社会保持开放连接,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成为热切关注的舆论场,也是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体系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应强化软硬件阵地资源的“互动性”展现,转变单向输出宣教模式,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满足学生乐于互动的心理需求。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思政的成效展示,着重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性与自我管理能力,展现学生的课外生活需要[6]。善用“第二课堂”,塑造校、院、 系、社团等自发的品牌文化活动,有助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天候”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将个人命运与新时代中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以人才输出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依托VR创造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虚拟空间和线上课程,赋能宣传教育活动,实现情景体验、文化定制、参观交流等功能,建强云端互动式“智慧思政”平台,打造实时性、交互性、沉浸性的学习情境,以大数据掌握学生流量密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效果评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

 

 

浅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宿迁学院邹一

(2023年9月25日)

 

摘要: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但是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各种问题。要想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师能力、育人方式、思政活动和体系方面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判断。[1]大学生担负着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是时代发展的主力军。发展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现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日益多样化,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一)国家顶层设计鼓励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积极响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号召,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氛围。在学科建设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稳步快速发展。同时,各级学校努力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重大转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中,将思政学习扩展,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二)大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

新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部分大学生沉迷于娱乐和即时反馈,导致其思维僵化,价值观混乱,易被误导,对于思想政治和自身的提升关心不足,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但同时,关注国家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总体呈现多元化。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不到位,没有深入入心,效果不显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课堂内的思政教育为主要载体的。

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仍存在灌输式教学的问题[2],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多媒体教学也没有真正实行起来;课后作业理论偏多,难以落在实处。同时,部分高校没有结合思政课特点,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适应

 

 

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需要。

同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和冲击,部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缺乏理解,无法领会思辨。

(二)实践活动成效不突出,理论落实实践实效性较差

从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来看,其实践活动的成效并不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多以课堂教育为主,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方法,无法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同时,因为理论基础的不扎实,理论落实在实践的实效性会很差。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实际是新时代一个重大问题。将思政教育贯彻到高校活动中,一旦与“红色”相关联,会出现形式难以多样的问题,甚至有时形式大于内容,缺乏特色,导致学生普遍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尚未建立完备的体系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健全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缺乏系统性,理论性、针对性不强,且缺乏可操作性,导致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三、进一步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各方面能力

提升教师讲课水平,深入学习新思想、新政策,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根据时事进行动态调整。新时代下,思政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者和实践者。同时要加强对思政课程内容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学校应注重高校思政课教师培养,多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上课能力、管理能力、新媒体技术,推进全方面的能力提升。

(二)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的育人方式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要充分调研学生成长的需求,了解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总结和提炼学生群体的共性问题和迫切需求,找准育人方向。

同时,要遵循育人规律。学生的思想观念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只有遵守不同个体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

(三)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提升育人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必须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考思想政

 

 

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要拘泥于传统活动,多开展互动类活动,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感。

在丰富活动内容的同时,注重突出思政教育特色,努力挖掘其独特性并放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推动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校思政工作需要学习其他学校成熟的教育体系,并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调整,努力走出一条有本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之路。

四、总结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社会型人才的主阵地,需持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磅礴力量。[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少问题,也提供了不少经验和启示,为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奠定坚实基础。

 

 

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山西职技术刘晶晶

 

山西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红色内涵和多元的表现形态。近年来,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意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加。关于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聂国林在《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研究》,李霞在《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徐永健、李盼在《试论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中对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都做出了详细的介绍。红色资源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以推动红色资源的传承延续。关于山西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研究中,马娜在《山西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闫伟在《山西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均有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入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因此,本课题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等将山西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一方面,可以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教材,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还可以传承保护山西红色文化,传承山西红色精神。

山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带领山西人民所创造的山西特色的文化资源,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

山西红色物质文化及山西红色精神文化。山西红色物质文化包括遗址、故居等;红色精神文化就是革命精神,如太行山精神、刘胡兰精神等。山西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历史。

新时代,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久弥新的山西红色文化具有时代内涵,包括勇往直前的勇气、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清正廉洁的作风,这些都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弘扬与传承山西红色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成长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一、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及其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从革命、建设以及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这是

 

 

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山西一直都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前沿阵地。1924年,山西成立第一个党组织

—中共太原支部,点燃三晋大地的革命火种。作为革命老区,山西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红色遗址遍布全省,红色精神代代传承。山西红色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形态的红色人物故居、纪念馆、红色革命遗址以及精神形态的红色革命人物、红色文化精神、红色文艺作品。

文化育人是“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1]正向价值就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精神文化及思想观念等。山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进行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山西红色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及深厚的爱国情怀,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指引与理论基础。山西红色文化作为区域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丰富的红色内涵和多元的文化形态,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鲜活教材。将山西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不但可以发挥出独特的育人作用,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卓越的高尚情操;还能坚定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山西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实现“双赢”。

二、山西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及国家发展的必备课题,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立德树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政论文公众号整理,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2022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山西省共有91所高等学校,其中高职学校48所,高职在校生390872人。[3]且山西高职学生

 

 

以山西省省内生源为主,因此,对山西省高职学校学生的山西红色文化的学习至关重要。

红色资源能够“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加强内容多元性;拓展思政教育形式,提升实践教学时效性”。[4]山西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其一,山西红色文化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教材。山西红色资源丰富,蕴含底蕴深厚,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这些红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的鲜活教材,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使枯燥的课堂更具趣味性。其二,山西红色文化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典型案例。这些地域特色较强的资源能够使学生更易接受与理解,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在学生中能够引起共鸣,有助于学生从这些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弘扬革命精神。其三,有利于深化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在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渗透红色文化,可以加强学生对山西红色文化的认同,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无数仁人志士付出的艰辛与牺牲,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最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创造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刘胡兰精神、大寨精神、纪兰精神等。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作为文化自信之“魂”的红色文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学生不断奋斗努力与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坚定高职院校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三、山西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一)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宣传力度欠缺

山西红色文化丰富,但分布较广,资源分散。红色资源多分布于太行山及吕梁山,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利,没有形成完整的有机整体。且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放多集中为纪念馆、故居、革命遗址等,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走访调研发现,红色文化物质资源与人文旅游景区相比相差较远,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管理制度等都较为滞后,相关的讲解人员也较为缺乏。

山西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且宣传力度有限,因此对外辐射半径小。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参观者多局限于党政机关及学校,且大部分在特殊节日组织前往。除此以外,很少有学生或教师自行参观,红色资源仅限于学习资料的应用过程。

(二)高职院校师生思想重视不足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物质与精神极为丰富的时代,感受到当代社会前所未有

 

 

的和平以及快速发展,对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辛历程与流离失所无法感同身受,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实质与精神传承缺乏认同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错误地将红色精神与新时代精神割裂开来,认为新时代已无须发扬此类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受网络冲击及多重价值观的影响,政治信仰不坚定,对红色文化缺乏认同感;且当今社会,高职学生更多注重个人利益,因而对就业更为关注,而经常缺勤与就业无直接关系的思政课程,即便上课也在完成自己的其他任务,或者玩手机打游戏、互相聊天等,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很多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只是在某一章节中加入红色知识,并未形成系统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宏观框架,从而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其次,课堂缺乏典型案例及红色文化的渗透,课堂趣味不足。部分教师只停留在红色文化的解读之上,忽视对红色文化现代化内涵的挖掘与学习,学生难以将红色精神与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与此同时,很多思政课教师只顾教学任务的完成,把教学任务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互动与思维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

(三)学校红色实践活动有限且针对性不足

基于对安全及时间的考量,许多高校虽然有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展览馆等,但仅限于教师代表及学生干部。且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多以拍照等形式主义的方式完成教学工作,或以游玩为主要体验,红色文化的教育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此类活动的疲倦心情及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不够深入。

“红色文化作为正确、正向、正面的革命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能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发挥精神引领作用,但在融入过程中由于内容生活化程度不高,未能将其以展报、动漫以及微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不能深入学生内心并进而产生影响使红色文化融入实践育人体系进程受阻。”[5]因此,目前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过程中针对性的宣传方式的缺失导致红色文化育人效果不佳。

四、山西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应针对山西红色文化和职业院校思政课的特点,采取适当方式,努力找寻两者的契合点,传承山西红色文化,讲好思政课程。

(一)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素养

为推动山西红色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政治教育,首先应对教师进行红色文化的培训学习。只有老师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在讲解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引导者的责任,用自己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感染学生。因此,应深入挖掘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针对教师的红色文化知识讲座、专题培训与研讨交流,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红色文化素养。其次,依托科研机构、党史办等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应用,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最后,教师自身要保持对红色文化学习的常态化,增强传承山西红色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山西文化历久弥新,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红色文化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山西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入红色文化的典型案例,在历史与现实的纵横对比中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意义,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二)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考察山西时强调: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首先,要充分收集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及信息资源。红色物质资源包括革命旧址、遗迹、各种器具文物等,红色信息资源媒体、报纸、书籍等有关红色资源的章节。教师应产充分熟悉并做好整理、分类、教学设计工作。其次,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应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生学情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找寻学生对山西红色文化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做山西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最后,思政教师团队可录制微课,每位教师可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录制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满足学生对山西红色文化的学习要求。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使红色文化入课堂

 

 

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进行。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讲好山西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就必须在备课中多下功夫。备课的过程中,对山西红色文化进行归纳整理并精心挑选,找出与课本知识的契合点进行延伸解读。选择与教材相对应的革命人物事迹与红色文化故事,让学生既能感受革命先辈的英雄壮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命中的挫折与挑战,为国家发展注入鲜活力量。如在“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这一章节的讲述过程中,可将山西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刘胡兰精神、吕梁精神等进行解读;在“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这一节中融入大寨精神等,同时融入先进典型模范。通过对山西红色历史的真实再现,让学生能够跨越时空,感受山西革命先辈的英勇气概与忠肝义胆。

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应注重方式方法,避免满堂灌及单纯红色理论知识的灌输,采取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山西红色文化。例如,可以采取师生互动模式,将学生以户籍地分为不同小组,讲述自己身边的山西红色文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中,要注意学理性研究和通俗化阐释相结合的方式,在红色文化的内涵讲解与时代价值的阐释中要讲深、讲透,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典型实例中要鲜活、生动的讲解,用青年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最大限度争取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最终在历史与现实的纵横对比中找到共鸣点,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让红色精神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可开设与山西红色文化有关的选修课程、党史专题课程等。在此过程中利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认同感。可以观看影视作品、编排舞台剧、课堂辩论等,增强课堂趣味性;如播放《黄河大合唱》《吕梁英雄传》等这些经久不衰的作品。

(四)拓宽教学渠道,建立长效机制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在实践过程中引入山西红色文化,通过对红色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升华与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红色文化。首先,政论文公众号整理,高职院校社团及系部可以与红色文化基地建立合作,从实践到实习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如旅游系也可以在红色地点进行导游实习,为学生红色文化的学习提供多种途径。

 

 

让学生能够从历史的广度到时代的深度全面解读山西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其次,高职学校可以以地域为中心,开发红色教学路线,在红色圣地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通过现场讲解与考察感受山西红色文化的熏陶,不断增强仪式感和使命感,也以使思政课堂朝着可互动、可参与、可体验的方向转变。最后,除实践教学外,可利用党团及社团、主题党日会、班会等形式,加强对山西红色资源的学习。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红色文化入校园

校园是学生每天的生活场所,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利用山西红色文化资源构建校园文化可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塑造坚强品格,锻造强大意志。因此,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至关重要。首先,打造山西红色文化校园角或者山西红色文化走廊,展示山西红色文化图片资料,讲述百年山西的红色历史。校园宣传栏中张贴革命人物、革命遗址等,让学生走在校园就如置身红色圣地。其次,在校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山西红色文化活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红军老战士等老党员举办红色故事分享会,重述历史。最后,在学校可开展特色书法活动、红歌大赛、演讲比赛、板报大赛、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等各类文体活动。通过红色文化建设,让学生进一步认同山西红色文化。

(六)构建网络育人平台,使红色教育常态化

当今世界是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宣传的重要媒介,尤其是今天的大学生,网络已成为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和信息接收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网络宣传渠道,才能使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保持常态化。首先,应用已有网络红色资源。如学习强国平台:红色风华·山西故事等权威资料,引导学生下载“学习强国”App,关注“共产党员”官方网站,利用已有资料深化学生对山西红色文化的认识。在校园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中开辟山西红色文化专栏,可开设:山西红色故事、山西红色艺术、山西红色遗址等不同栏目,打造山西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其次,可利用网上红色教育基地融媒体产品:云端红色基地VR技术,如孝义市将红色基地按原貌搬到手机小屏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融媒体传播技术全面展示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能够从动态、活态传播,让学生即使不出校门都能够用心感受山西红色资源。最后,借短视频风口,利用高职学生所喜欢的方式对山西红色文化进行宣传。指导利用抖音平台为山西红色圣地拍摄视频宣传片,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比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山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也是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政课利用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有力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思政文化育人的发挥。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以大历史情怀深入挖掘山西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山西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帮助高职院校学生从历史和现实准确把握山西红色文化精神,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将爱党、爱国、爱家乡融为一体,助推山西转型发展,用坚定的信念和拼搏的精神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浪潮。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困境与进路

徐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6.7个小时[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加强网络育人。提升校园新媒体网络平台的服务力、吸引力和粘合度……发挥新媒体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

[2]现实环境和国家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数字化生存时代,高校须适应时代要求,以新媒体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形成网络育人的新机制。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再是单向传授和灌输,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高校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信息共享、互动和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一)平台层面:新媒体育人的多元性

新媒体平台具有多样性、多元性、开放性、丰富性、即时性等特点,其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的新载体,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但是,面对花样繁多的新媒体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他们往往不能及时掌握平台的属性而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努力在网络载体上有所为,却又不知如何为;刚熟悉一个平台的属性,才开始运营一个账号,新的平台又快速出现。“喜新且厌旧,多平台推送,多账号发布”[4]是新媒体时代各类平台的典型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快速转变思维模式,跟上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其过于重视信息发布环节,忽视长期运营管理。是否了解网络平台的属性?是否明确运营的规则?是否掌握网络的话语体系?是否可以自我运营且实现作品内容变现?是否可以根据平台属性进行创作和分发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有足够时间思考这些问题。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新媒体平台属性不符,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目标受众不准确,无法触达目标人群,育人效果呈现分散性特点。

 

 

(二)内容层面:新媒体育人的多面性

新媒体平台甚多,每日活跃用户量大,海量信息广泛传播。这导致信息接收者经常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则经常被海量信息淹没。新媒体平台上烦冗复杂的信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重重困难。新媒体育人内容的多面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由平面媒体向立体媒体过渡;由静态传播到动态传播演变;由表面传达向深入解读延伸。这三个方面也正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欠缺之处。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报纸、杂志以及纸质书籍等传统平面媒体已经逐渐被电子书、客户端、小程序等网络智能化平台和产品代替。以各类门户网站为代表的文字类媒体平台受到微信、微博、短视频类媒体平台的冲击,终端传播、用户运营、产品思维已经成为网络传播的标配。就新媒体育人的多面性而言,新媒体平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万变应百变。新媒体内容的多面性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差异性。

(三)方式层面:新媒体育人的互动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显著的科技化倾向,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传播速度以分秒计算。新的传播方式是一把双刃剑。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权威受到挑战。在网络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注重自我,因此传统的灌输式育人效果并不理想[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以更开放的姿态与学生展开充分交流,主动适应他们的多变需求。其二,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增强。网络打破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局限,他们不再是“坐等受教”的角色,而是拥有了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方面的自主性。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用以往通行标准来衡量和判断育人成效。在新媒体时代,多元协同合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教师不再只是理论的传递者,大学生也不再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中,多元主体必须尊重规则和相互协作,共同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新媒体育人平台的多元性、育人方式的互动性、育人内容的多面性既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许多新生事物随新媒体而产生,也有许多新问题因新媒体而增加。比如,实践困境、内容困境、人才困境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实践困境:认知和行为偏离

思想政治教育是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而在新媒体环境中,主客体双向交流往往会演变成单向度的表达和输出。主体和客体对新媒体平台的认知偏差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这种偏差导致双方在行动上难以产生有效的共鸣,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认可新媒体平台的重要作用,也有意愿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他们却感到无所适从。在认知层面,他们达成高度一致,而在行为层面,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采取具体行动。其二,主体和客体之间常常是“人手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期望新媒体平台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直接送达大学生群体,达到点化、启示、浸润的目的。然而,新媒体平台具有自身特点与属性,很难满足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诉求。同时,大学生群体往往习惯在网络平台上仅搜索自己关心的话题。“信息茧房”效应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偏离倾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难以实现共谋。

(二)内容困境:真实和虚假难辨

在新媒体空间中,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有麦克风。搜索引擎、网络视频、即时通信软件、社交网络等工具为个体跨时空交往提供了条件。个体利用强大的搜索引擎可以从海量数据库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利用即时通信软件可以随时和世界各地的朋友沟通;利用社交网站能够扩大交际圈,维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利用网络视频可以展现自我个性,实现自我释放。自媒体彻底颠覆了单一、被动的信息传递模式,赋予个体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制造者双重身份,并且个体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即时评价主流声音。“新媒体平台的‘聚光灯效应’和‘晃眼效应’也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负面影响。”[7]新媒体平台是一把双刃剑,不是所有内容都合适在新媒体平台发布,且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也未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对相同的问题,不同群体看法往往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呈现两级分化的特点。新媒体平台的“聚光灯效应”促使个体过度关注自我,而“晃眼效应”则过分放大事件,甚至歪曲事实真相,失真的“事实”可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人才困境:研究和使用不够

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等新技术正在改造传统信息播流程”[8]。高校理应紧跟主流媒体,紧紧围绕专业建设、思政工作、

 

 

技能技术、就业对接、学历提升等,在平台构建、媒介整合、技术驱动、业务融合上下功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人才媒介素养,加强跨界合作,借力外部技术资源,实现新媒体从“相加”到“相融”。但在技术研究和使用方面,高校存在明显不足。其一,研究新平台的强度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平台的重视度不够,缺乏研究和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意识。其二,使用新技术的强度不够。有了平台,不会使用,也不懂得平台推送的技巧,是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现象。能研究和使用新近出现的新技术、新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更少。人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然而,高校新媒体技术、业务骨干人才缺口大、引进不易、留住也难;高校人才引进、绩效考核以及人才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路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大学生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主要活跃群体。随着各类校园新媒体平台日渐成熟,新媒体育人已经成为“大思政课”的重要一环。高校新媒体矩阵不仅要强调宣传能,还要体现育人载体效应,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新媒体育人品牌,提高新媒体育人的融合度、实效度和支撑度,提升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能级。

(一)技术维度:整合新媒体平台资源,提高育人融合度

高校新媒体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新媒体平台要顺应客观需要,实现整合融通,提高育人融合度。高校要大力推进校园媒体融合的创新与实践,推进新闻宣传、媒体运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职能一体化,实现“优化传播、强化实训、提升服务、融合展示”的目标。其一,着力打造旗舰新媒体。高校要适应快速发展的全媒体趋势,应对宣传思想文化的新挑战,整合校园媒体平台,实现全媒体无缝对接,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守牢宣传舆论阵地,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旗舰新媒体。其二,着力储备人才和技术。专业技术人才是发挥新媒体育人功能的前提条件。高校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训新媒体工作人员,建设全媒体中心等实践场所,实现内容生产、渠道发布、内外管理一体化。高校要按照新媒体生产规律和传播规律,形成管理扁平化、功能集中化、产品全媒化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并结合专业设置,统筹协调教学资源,将技能培养与数字媒体生产技能、媒体数据分析技能相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其三,着力掌握传播制高点。“随

 

 

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媒体进入了加速发展新阶段。”[9]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抢占移动媒体的制高点已成为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的重中之重[10]。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集中所有人员、资源精心打造媒体融合的拳头产品、展示学校美好形象的优质平台,全天候、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内容维度:优化新媒体内容策划,提高育人实效度

高校要善于借助融媒体平台的“势”,联系微信rcjubi9,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线性的、平面的、静态的,其内容具有严格的制作规范与教育教学属性。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呈现离散型、立体化、动态性的特征。能否紧跟时代要求,适应学生需求是衡量高校新媒体矩阵专业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内容软实力和技术硬实力的重要表现。当代大学生更喜欢图文为并茂的叙事模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分析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以丰富、优质、有趣的内容引领大学生成长。新媒体平台要坚持内容为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针对新媒体技术和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为大学生呈现最需、最鲜、最新的作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具体包含三个方面。其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问题为导向,调研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校园话题,回应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疑难困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依托,实现有温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二,遵循教书育人、学生成长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新生入校、世界读书日、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以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其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高校要探索新媒体育人新模式,“开展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叙事教育”[11],积极营造思政文化氛围,实现文化育人。总之,高校要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势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制作、传播的规范与形式,重塑新媒体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系。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智囊团”系列№591(54篇)2023年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思政、思政课)

链接地址:http://www.xjzclk.com.cn//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246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